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郑晓红:聚焦数智技术,助推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

时间:2025-07-1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郑晓红

当前,全球制造业海外布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受地缘政治、供应链重构、技术升级和贸易保护等多重因素驱动,全球产业链脆弱性、不稳定性凸显。在此背景下,数智技术成为推动制造业海外布局的关键要素。数智技术无形资产指的是AI智能化、数字技术产业化背景下,以提升企业在特定市场竞争力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含品牌、科技、专利、版权、流程、商脉、组织等与数据信息、知识创意、智能算法、网络标识等相关的资产。近年来,数智技术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制造业的规模变化与全球价值链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高端制造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和品牌影响等手段实现价值链控制,其技术溢出更多依赖于投资地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潜在市场规模。制造业海外布局当前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以及满足本地化需求高技术行业方向转化,制造企业在海外布局时从单一成本导向转为“安全、效率、市场”多维综合考量,区域化、近岸化趋势明显。目前,全球产业分工链条面临纵向缩短,横向分工向区域化聚集等现象。中长期阶段将技术领先性和供应链韧性设置为布局核心,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关注重点。

  企业拓展海外智能制造布局并提升产业链韧性,具体表现在数据技术来源、市场需求匹配、数字基建支撑、研发政策支持、国际战略联盟五大关键因素,以及评估与确权、国际合作研发、本土化应用、产业化落地和持续创新循环五大创新转化模式。

  未来,数智技术竞争将重点放在量子计算、AI智能体等方面,聚焦数智技术无形资产推进制造业海外布局成为企业降低跨国交易成本、赋能柔性化生产的重要任务,有效的战略举措可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出海”合理布局,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搭建数字基建智能平台,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让人机安全交互赋能海外工厂智能化,实现“国内平台+海外节点”的分布式制造,数字平台生态提升数据资产的高效利用率和算法能力的凸显,实现产业链协同,科学应对供应链“去风险化”“友岸外包”及地缘风险。以区块链存证、数据资产估值的方式风控评估制造业海外布局的技术资产及知识产权确权,量化工业数据跨境应用价值,合规审查东道国外资法律和环保法规加码等,避免分散布局导致供应链碎片化现象,为跨国研发合作夯实基础。

  创新布局全球数智网络,推动深度技术研发合作。通过谈判与东道国建立合资研发中心、签署技术许可协议、采用技术授权模式以轻资产形式实行市场扩张,整合东道国市场与母国生产数据,创新实施全球分布式智造网络,达成深度产学研合作,自动化降低对廉价劳动力依赖,指导本地个性化研发,满足新兴市场的消费崛起需求。同时,引导数智技术向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转型升级,运用工业大数据与AI算法优化,实现全球供应链动态调度和技术革新。推进高级别商务谈判,达成数智技术深度合作,减少跨国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不利外部影响。

  嵌入文化轻量设计,妥善处理文化冲突与融合。对数智技术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在技术架构和功能设计上充分融入区域文化,更好适应他国法律要求,同时推动文化融合,通过本地化技术培训确保数据合规存储与处理。在此基础上,强化技术转化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依托专利组合布局和专业标准制定,提升技术话语权,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并降低合规风险,最终构建技术与文化适配的良性生态,促进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输出及研发成果的本土化落地。

  融入国际战略联盟,落地技术标准互认。通过国际标准融合及战略框架协议驱动,建立生态合作模式以弥补单一企业资源短板。具体形式包括共建专利池、推动标准协同。例如:宁德时代与ATL组建电池技术联盟,共同承担风险;海尔联合欧洲工业4.0平台制定智能工厂标准。适时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智能产线建设、适度深化技术标准输出、适机创新“技术输出+服务落地”等方面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和产业链韧性,减少相应地区的技能低下、土地征用困难、治安环境弱化的现象影响,消除本土化壁垒,为绿色产能升级排除负面效应。

  持续数智创新循环,促进产业绿色、智能升级。制造业转向“区域化生产网络”的多元化布局,积极推动企业融入本地区域生产链;加速海外工厂智能化和低碳化,对技术予以数字化与绿色制造的创新迭代升级,形成循环往复的数智绿色动态链;深化区域价值链的整合,构建“技术转化—产业嵌入—区位协同—生态数智共治”的动态创新机制,谋求投资结构优化和经营方式转型,满足人们对“消费—环境友好”的美好需求,实现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