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武汉讯 (记者明海英)7月12日,湖北数字经济学院成立大会暨数字经济论坛在武汉举行。
数据要素成本在于前期的数据获取、研究开发阶段。初创数据资产的成本很高,但此后的产品可无限复制、边际成本趋于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提出,数据要素达到一定规模后,对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企业并不需要对这一正向作用支付成本。不同的数据流通形态串联起各类主体,推动场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引导数据要素在供需关系与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最优配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而,数字时代的社交服务商注重挖掘小众需求,构建专业、垂直的社交生态。这有助于减少信息筛选成本、提高社交效率,以精准的社交服务满足用户在小众垂直领域的社交需求。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数字经济是中国依托超大规模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的新比较优势,要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充分发挥其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作用。
会上,湖北数字经济学院揭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朱方伟表示,湖北数字经济学院的成立既是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数字湖北”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举措,也是打破学科壁垒、探索教育新范式的生动实践。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戴伟提出,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高地,打造国家战略智库枢纽,构建产教融合示范平台。建立“企业出题、学院答题、市场阅卷”机制,依托“数字经济产学研联盟”构建政校企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成果共建共享的新型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切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