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如何建设中国智库?

时间:2015-09-29 来源:第一智库 作者:James G. Mcgann


如何建设中国智库?(图1)

中国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在中国智库的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我们需要更多的智库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国内和国际的政策。然而,在中国,智库仍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概念,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来使中国智库更好地发展,也更好地走向国际化的舞台。

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的发展与演进

我的研究是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的,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我的研究方向是公共政策的结构和策略,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在智库和数据库领域并没有相关的研究,于是我就创立和组织了美国智库的数据库,然后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大概在1990年的时候,我受邀又创建了全球发展网络,之后我们在巴塞罗那又举行了相关的会议,也是在那之后,智库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引起了关注。我游历了大概有94个国家,为智库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做咨询,为当地政府提供相关的参考。不久以后,我邀请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对全球最好的智库作出鉴定,同时也造就了世界智库排名的出台,并且这个排名被广泛地认可和使用。

这份排名的制定标准是在咨询和采访了近120位专家之后得出的,排名依据则侧重于对其发展作出评估,从而有利于促进这些智库本身的发展。

这些针对智库的排名标准涉及了总共有50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地域、功能性政策区域和特殊贡献的领域。而现在,我发现这些智库不但用排名来评估和参考自身的价值,还会从中寻找薄弱的点来加以强化,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及和榜单中的其他智库展开全球化的协作。

我们有时候会组织地区性的或是全球性的智库峰会来讨论智库的发展方向,到目前为止大概组织了有11次左右,每次会有60至90个智库的代表出席。也会讨论现今智库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以期提高全球各智库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还会研究怎样调整智库的组织战略和结构从而来更多地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创新。一方面要加强行业合作,通过咨询的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使用创新性的设计来增强和保障政策的执行。

中国怎样创造全球化的智库

1、拥抱创新和增强制度多样性

创新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是制度多样性有时候则会被人们所忽略。中国多数的智库总是政府官方管理的,或是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的。这与其他国家不论是亚洲的或是世界范围内的都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中国如果放开智库性质或来源的多样性或将从中受益。去年我曾讲过,中国如果允许不同政党的智库、商业化的智库、高校智库等不同类型的智库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独立性的智库,那么中国的智库可能会有更好的前景和发展的空间。

2、招聘具有新思想和新技能的员工

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智库想要存活甚至是发展都需要改变固有的成员模式,尤其是要能掌握新的技术。我指的新的技术是指利用新的科技比如说网页技术、数据技术等等。这些工具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决策者的观念和塑造新的公共政策。我要说的一点是现在很多中国智库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他们的网站呈现的比较糟糕,很多的网站连接和更新速度很慢,还有一些并不是多语种的而只有中文的。我想说所有智库的网站至少都得是双语的,至少得有英文的版本,最好能有多语种的。如果你想要别人能读懂你的研究你的战略,那么你的摘要和标题必须得是有英文的。这些就需要你的员工你的成员具有新的思想和掌握多种技能,需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和营销沟通的能力。

3、激励员工提高生产率和加强政策创新

为了能有更大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具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我曾告诉我的学生为什么我们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创新对于智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时代在创新,技术在创新,所以我们的思想也要创新。我们的电脑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手机在变得越来越智能,也正因为这些变化,所以政策制定者的思想和沟通方式也在改变,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想法来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加强政策方面的创新。

4、智库必须注重严谨性,相关性和影响

智库必须要做到更加严谨,智库在进行相关的统计调查时必须更加地严谨,调查人数、调查方式、影响评估的各种要素都要全面并且严谨地加以考虑。

5、奖励具有激励创新和组织更新性质的智库

对于一些官方性质的智库而言,他们在被设计时就会有一些既定的规则和框架,而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智库本身会旨在保持现状,但却失去了对创新的激励。我们必须对创新有所鼓励。

6、必要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和完整性

有些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提升研究质量和保障其完整性方面,也是这方面工作的中心所在。

7、适应和采取其他领域的方法

比如新产品的发展和推广,传播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市场领域的一些技术与手段。马云调查了怎样增强商品的交易,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一些基础教育方面的智库也可以就此获得一些创新和发展的启示。智库只有借鉴了一些优秀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扩充和发展自身。战略沟通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一些手段已经被证明了是很有效的。

8、利用技术来增加资源和智库间的相关性

科技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是很核心的手段,并且需要被智库所重视和采用。比如说信息图的使用,一张信息图所包含和可说明的信息有时候抵过千言万语。现在的人们都很忙碌,尤其是对于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的时间就更为有限。你需要利用更少的时间和更有限的精力去说服这些政策的制定者,这时候技术手段所能产生的影响就很巨大了,它可能是你实现这些的一种手段有时候也可能是唯一的手段。

9、创建国家智库网络是在中国鼓励创新和交流的最佳做法

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比较完善的国家智库网络。中国在发展,中国的智库需要联合在一起去应对和处理一些问题,也迫切地需要提高智库之间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10、通过提供合作和加强创新,成为全球智库社区的领导者

不仅是在排名或者是在会议层面,我发现中国智库似乎更乐于去做一个听众而不是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心态,对于合作而言可能是个益处,使得其更乐于去参与一些活动或者会议,但在真正的影响层面却十分有限。中国智库需要去努力成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去更主动地寻求合作,参与竞争。这也是我觉得中国智库需要尽快去转变和解决的。

Q&A

问: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智库都在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型,您觉得这是智库自发的行为还是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

答:我认为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新瓶装旧酒的问题。许多智库只是做了表面文章,缺乏深入的变革和升级。在中国社会转型之际,习总书记面临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比如全球化的人口流动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中国的大量人口和财富外流等。为了更好地深化中国的改革,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习总书记对中国的智库们寄予厚望,多次强调了智库对中国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希望它们能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但就中国智库目前的发展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习总书记的期望。因此,这也是中国智库将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实现自我变革。

问:中国目前正有大量的智库兴起,政府和其他组织也给与了大力的支持,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我觉得中国的智库热潮是一个正面的信号。但政府和社会为智库提供支持,尤其是财政支持的行为我并不赞赏,其中很多支持提供得并不到位,提供的方式也不是很正确,我觉得中国智库的发展需要更多战略上和集中性的支持。

问:您觉得中国智库的发展是否需要汲取西方智库发展的教训和经验?

答:我并不建议中国智库完全借鉴西方智库发展的模式,因为两者的背景环境差异明显。但中国智库们可以参考西方智库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从失败的案例中吸取经验,同时也可以总结西方智库发展的有效机制,避免今后发展从陷入同样的困境。在智库发展过程中,领导者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从我的研究经验来看,大部分成功的智库背后都有成功的领导者,而智库失败的原因中,非常清楚的一点就是领导者的失败,领导者没有明白智库发展中一些基本的原则。我觉得一个成功的智库领导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1是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2是对政策制定者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抓住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目的,以及政策制定过程;3是具备财务能力,包括筹款和财务管理。当然,一个智库的成功除了领导者之外,还需要一个坚实的团队,和不可或缺的创新精神。

问:您觉得中国的智库有没有可能走出国门,服务于国际社会?

答:智库作为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区域或全球层次的政策。许多国家和机构都在思考这些政策,做跨国,跨学科的研究。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足够关注学科整合或学科间的研究。事实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不难由一个单一的学科来解决。而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创建学科间的研究方法。

问:中国智库接受大量来自政府的资助,您觉得这会否影响其独立性?

答:我觉得与其说是影响独立性,更应该说中国智库的资助来源缺乏多样性。许多美国和其他国家优秀的智库,接受的资助非常多元化,不仅是政府和个人,还有来自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资助。在印度,有2%的社会责任税被拨给智库,用以智库的发展,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财团资助智库的发展。而中国则需要鼓励企业家们,比如马云等,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智库或公民组织的发展。同时,智库应该建立清晰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章,避免发生由各种资助所引起的内部混乱等问题。

问:您觉得中国政府要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智库的发展?

答:习近平说过,“智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中国特色的智库,除了鼓励建立更多的智库,更应该关注一些基础的建设,比如智库的网站,出版书的翻译,科学研究方法,战略性沟通和推广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智库在研究中国问题时,数据的可获取性需要得到彻底地保障。只有数据的来源透明化,才能增加中国智库研究产物的可信度。也只有做到科学研究和数据可获取这两点,中国智库才能走向全球,产生影响力。

注:

本文根据James G. Mcgann教授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总部举办的智库圆桌会上的演讲和访问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