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蒋玉:中国进入智库时代

时间:2015-10-0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蒋玉

若干年后,回头看2014,“智库”也许是最抢眼的关键词之一。

  这一年,“中国智库迎来春天”,对于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与蓬勃态势,公众、媒体、智库成员均给出肯定评价。

  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一年间,中国智库的总体状态、活跃程度如何?哪些问题成为智库聚焦的研究热点?怎样补足短板,加强智库建设?

  1月1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智库报告》年度系列2014年版问世。以此为线索,《南方》杂志一探究竟。

  望不进去的“黑洞”

  詹姆斯·麦克甘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世界智库的著名学者,他所领导的智库和市民社会研究项目(TTCSP)自2006年起每年都会推出一份全球智库排名。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3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詹姆斯·麦克甘干脆将中国智库比作望不进去、无声无息的“黑洞”。

  实际上中国智库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的确存在亟待加强的地方。且中国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各级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智库行政依赖色彩还十分浓厚,民间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当欠缺。

  当前,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崛起正在对世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需要由根植于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中国智库向世界“说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步衰减,各种新的发展问题互相交织、错综复杂,亟需中国智库积极发挥“转知成智”的功能,在不断总结改革与发展经验的同时,对层出不穷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难点作出科学解答,导航中国崛起,适应新常态。

  在此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可谓正当其时,特别是在气候治理、生态保护、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城镇化和鼓励创新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方面,亟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介入,发挥“资政”“启智”“制衡”“聚才”“强国”等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表明中国对智库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中国智库的春天已经到来。

  时隔短短一年多,国际目光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开始强调中国智库在国内外的重要性。因此,中国智库开始引起公众更广泛的注意。”詹姆斯·麦克甘在去年6月的一次采访中认为,“至少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智库的公众影响力了。”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软实力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中国正在走向数量型智库大国时期,但智库发展现状与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和要求还不相符,与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无法更好地向世界说明好和阐释好中国故事。”

  一年来,借助智库联盟、论坛、峰会和备忘录、战略合作框架等多种形式,各地各类智库之间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其中包括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之间的跨国合作、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政智合作,而且诸多交流活动均为“首届”,表明中国智库逐步走向开放,智库合作的机制与框架初步显现。

  例如:2014年1月,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与波兰经济大会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智库峰会举行;12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高层智库论坛(2014)等。

  专家认为,影响力、多元化和国际化是中国智库发展的趋势。一年来,中国智库国际化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为中国智库发展增添了全球意识,使得海外著名智库也可能介入中国国内政策制定过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际化和全球化特征和趋势更加明显。

  中国智库图谱

  中国的智库到底在哪里?不妨从《全球智库报告》入手研究。

  《全球智库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共有智库6826个,其中中国智库数量为426个,排名第二,第一名美国的智库数量为1828个。

  其中,非美国的全球顶级智库中,中国社科院排名第1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排名第28,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亦上榜。地区顶级智库前10名中,中国有4家智库入选。

  再聚焦中国,根据《中国智库报告》,中国智库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类。

  在刚刚公布的2014年中国智库排行榜中,综合影响力前10名的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党政军智库系统影响力前3名;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是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前5名;高校智库系统影响力前5名分别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民间智库系统影响力前5名分别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胡润研究院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从这两份报告不难看出,中国顶级智库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高度相关。现有的顶级智库几乎全部集中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北京有17家,上海有5家。

  从时间上,2000年是中国智库成长分水岭,之前成立的智库影响力、权威性较强,之后有影响的民间智库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专家分析,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是推动智库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何谓“特”,何谓“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日前举办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培训班。

  培训班上,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倪德刚谈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要让目前已有的各类智库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地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未来,智库无论大小、民间或官方,都能给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提供意见,更是参政议政的另一种体现。”倪德刚说。

  事实上,在智库建设方面,广东省起步并不晚。省社科联早在2009年就举办“科学发展与智库建设”论坛。该届论坛上,全国29个省(区、市)社科联就智库建设展开研讨,并发布了2010年十大智库议题,推动全国社科界的协同创新。记者还发现,广东省社科联还创办了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广东民间智库论坛,并创立了粤港澳学术研讨会新品牌。

  据省社科联主席王晓介绍,目前在广东省社科联注册登记的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就有54家,省级研究型社团133家,她认为:“广东已形成了官方智库、政策智库、学术智库和民间智库共同发展的格局。”

  如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课题摆在眼前,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特色”“新型”的智库特质,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广东的特色新型智库,究竟“特”在何处,何谓“新”型?

  “一是要当好标杆,明确功能定位,发挥‘联’的优势,运用好《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中的有关政策。二是要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为新型智库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王晓说。

  广东智库建设的相关计划、规划很多已经酝酿成熟,各种调研、研讨正密集进行。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目中有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提出,面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元化,智库建设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关怀,把服务决策与服务人民统一起来,契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关注影响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

  告别“黑洞”和“谜”的时代,中国智库以特色和新型为自己的定位,开始以一种更成熟的姿态主动站在聚光灯下。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15年04月26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