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王晓:批判性借鉴美国智库建设经验

时间:2015-10-1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晓


智库,是一种以科学研究影响政治决策的工具。西方发达国家的智库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其中美国智库的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它们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其创新思想为美国描绘未来蓝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谓是继美国立法、行政、司法后的“第四权力部门”。研究美国智库的发展情况和运作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型智库具有借鉴作用。      

王晓:批判性借鉴美国智库建设经验(图1)

美国智库的影响力及其基础

美国智库被誉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以专业的研究水准和强大的专家团队影响政府决策,发挥政治影响力。其广泛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库是政府决策稳定的信息来源,其最大影响在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新思想”。智库就经济、安全、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战略分析,提交解决方案并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第二,智库可以对美国选举施加影响。它经常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国际关系,及国际或地区热点问题等进行扫描与梳理,为参选者提供建议,进而影响大选。

第三,美国智库最独特的功能就是为政府培养高级人才,成为知识与权力之间的桥梁,充当学界与政界人才的“旋转门”。 它们一方面为学者与决策者搭建可以紧密接触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是高级官员离开政府后的重要落脚点,可以为这些官员提供休养生息、准备再次“入朝”的机会和平台。

第四,美国智库是国内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在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推动公共外交,美国智库从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具有政策合法性地位的研究机构,发展为对国内、国际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影子政府”。

美国智库的蓬勃发展以及其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是以该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为基础的。在美国,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文化让智库有较为宽松的舆论环境;而对政府不信任、主张限制政府权力的政治文化也为智库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和市场需求。

同时,美国智库的产生发展,与美国政治需求密不可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造成了权力的分散和决策机制的公开性与开放性,权利的分化导致了美国政治的高度碎片化,为智库创造了更多的渠道和空间;其松散的政党制度也为智库提供了更多发挥影响力的机会。

美国智库的运营还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为保障。首先,受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影响,美国公司和个人往往乐于为有关机构提供捐款,美国智库收到的捐赠中,来自公司和个人的最多;其次,美国完善的税收减免制度是智库发展的催化剂;再次,美国的遗产税也刺激美国人进行捐助;最后,国家的财税政策与法律支持是智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美国智库的成功与其强有力的领导者是分不开的。智库领导者又称“政策实业家”,他们需要具备学界和政界双方面的经验,与商界和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既是演说家又是实干家,还要愿意投入资源包括时间、经历和名誉来推广他们的价值观,或者促成公共政策。

美国智库的运作经验

首先,在研究模式上,美国智库往往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核心竞争力,采取科学的研究策略,仿效现代工业的分工确立专业分工和过程分工机制。

美国智库通常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项目评估制度,在相关专业的多个领域和社会各界广泛选择专业的评估者,以保证评估的质量和权威。这种评估制度保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获得相关领域的专业认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题委托者的认可度。

美国智库还有许多独创性的科学预测方法,如特尔斐预测法,又或者宏观与微观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法,还有个人判断预测法和集体头脑风暴法。

除了科学理性的研究模式外,美国智库还有着一整套传播模式,包括完善的转化机制和综合公关机制。

在成果转化方面,智库对权力内层的决策影响是最直接的。智库专家在政府中拥有相当广泛的人脉关系,他们将智库的研究成果以各种方式提供给政策决策者,尽力使决策者理解并采纳自己的政策主张;此外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或者智库的专家学者去大学及其他机构进行演讲,甚至充当本智库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大使”等,都可以帮助智库扩大影响力;而智库对权力的外层影响是通过对普通大众及公众舆论等的影响实现的。普通大众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是一项政策能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智库的公关机制则包括,第一,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媒体曝光率。智库通过各种渠道把研究成果带入公共空间,广泛收集社会的反馈意见指导今后的研究,同时通过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来最终影响政府决策,成为沟通政界、学界、新闻界、实业界以及民众的枢纽。第二,智库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它们的公关机制。比如举办各种媒体吹风会,提供各种长期或短期的访问学者资助等。

美国智库往往拥有一套独立的运作机制,强调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非党派性。智库依托于政府、大型企业、社会组织等但又不依赖于它们。一方面,同它们保持密切联系,得到它们的支持与资助;另一方面,智库有意识地在研究咨询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独立和超越的姿态,还设立独立的组织制度确保独立性,包括独立的财务制度、研究团队、研究过程和发布机制等。

美国智库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大型智库越来越具有综合集成能力,研究领域宽视野、全方位、跨学科、体系化,研究实力、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小型智库则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

美国智库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拓展能力,呈现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它们通过研究人员、经营理念、研究视角、智库业务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国际化,组建全球或地区性智库网络,积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送学术人员和政策思想。

此外,信息化和网络化也是智库发展的趋势。智库通过网络公布、宣传最新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和政策主张;美国智库注重利用社交媒体扩大在网络使用群体中的知名度,强化教育公众、影响决策的功能;智库重视建立各种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来搜集、处理和提供信息;智库还可以通过驻外使馆、联合国等机构获取项目信息,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最新研究资料。

美国智库虽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但由于美国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天然的基因缺陷。

许多智库经常带着“有色眼镜”出谋划策,导致很多本来有可能解决或缓解的国际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导致智库在研究国内问题时,注重维护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其出发点又往往是极端自私的“美国利益至上主义”。此外,美国文化中存在霸权主义的基因,所以凡是美国不参与的事情就反对。这种霸权主义思想导致智库有时出馊主意甚至坏主意。最后,过度商业化导致智库的独立性被削弱,影响到研究的独立性和成果的质量。

中美之间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差异较大,对于美国智库的经验,我们应当批判地去借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9日第819期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