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中国新型智库路在何方

时间:2015-10-2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国强


由《光明日报》理论部和南京大学主办、紫金传媒智库承办的“新型智库机构评估与治理创新专题研讨会”日前落下帷幕,来自中央及全国各省市百余名智库专家齐聚金陵,纵论中国新型智库路在何方。以下精选几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院副所长、研究员

智库影响决策,推动社会进步,不仅要加强智库的引导功能,更要做好政策解读工作。现在有很多方面需要创新完善,如智库的多种类型、功能发挥以及高校作为独立智库发展的可能性。另外,智库建设现有一个任务就要为党政领导服务,满足领导的同时,推进领导会用、善用智库,更好地促进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有关智库评估方面,要考虑清楚评估的原因和目的,要对咨询和决策作用进行划分。智库不带有决策性,更多是影响性的,整个决策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智库评估中智库决策的作用要有一个适当的权重,实现多重指标的结合。

李 刚: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教授

从宏观层面讲,智库治理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政府也需要知道智库的资金去向。智库治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国家较多的供给,如果国家在智库供给方面提供有效的配套,提出有指导性的政策,可以有效减少我们摸索的代价。评估和评价作为治理的工具应该是分开的,评估是第三方的、上级的,这涉及内部治理和结构完善,包括对智库本身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的评估。评价更多是对于影响力的评价,它具有导向性和两面性的特征。所有评价都是有代价的、会牺牲多元性,但是不能没有评估和评价,否则就无法进行智库治理。中国所有的智库从治理到评估、评价,目前都还没有进入正轨。序幕才拉开,我们要把不难的做好,这样最起码能够给中国智库界一个相对准确的共有标准。

李安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

应立足改革实践,结合中国政府的需要和中国的发展阶段,开展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应倡导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特色智库应该是建设性的,是帮忙不添乱的;第二要强调制度创新,体制现在成了智库发展的第一个大问题。希望营建有利于智库发展的政府环境,把智库能力提升作为中心,广泛支持智库发展,同时利用智库加强对外传播能力,提高智库的国家化建设。

肖明江: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依照实际情况,认为现有的条块分割体制成本太高、要全部打破,实际也没有必要,应承认现有智库和智囊的合理性。智库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在评价标准上既要考虑到领导决策,同时也要考虑政策推出后是否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智库建设应坚持内外有别、以内为主,智库在公共政策制定之前就起作用了,这个时候作用是内部性的,同时也要有世界眼光,智库要利用资金、渠道和载体,更好地建立自己的话语。

刘小敏: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智库评价应以决策咨询为主,同时考虑到智库成果的转化运用;坚持以决策影响力为评价中心,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则为两个基本点;应以全局的眼光进行评价,智库的作用在于影响领导而非跟随领导。智库在体制机制上也应有所创新:体制创新方面,希望能够建立董事会法人机构,就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或理事会和监事会形成一个战略联盟;机制创新方面,可以尝试政府出资、社会融资的模式。

冷兴邦: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

智库建设可用 “热、急、难” 三个字来形容。要顺势而为,从高峰、高人和高效三方面上构建我们的智库建设高地,建设具有高质量、高端人才和高效运营体制的新型特色智库。推进智库建设,应在以下几点展开深入推进:第一点是顶层设计,中央应出台配套政策对地方进行指导;第二点是抓试点,开展地方性试点工作;第三点是深化改革事项,将智库建设纳入改革意识;第四点是加大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加大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遴选工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