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在深化改革中推动中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时间:2015-10-30 来源:原创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在深化改革中推动中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摆上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为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改革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地方社科院要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关键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创新发展。

一、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新进展

近年来,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中心,坚持“思想领先、应用为主、学术本位、专家治研、项目带动、统筹发展”的办院理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积极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理论阵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多位专家参加了省委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省委宣传部“万所基层党校万场理论宣讲”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后,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撰写发表了《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党员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等文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完成的《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等文章,以省委中心组名义在《求是》发表。在河南日报等省内报刊发表了《经济新常态下的河南应对》、《河南迈向现代化的总体设计和行动纲领——学习〈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等文章,产生了一定影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升级趋势研究》、《2014-2015年河南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等研究报告以《领导参阅》、《呈阅件》方式呈报省委省政府,得到省领导肯定批示10余人次。

咨政建言成绩显著。2014年,我院组织60多位专家学者对省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河南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研究》等13项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35万字的研究报告,谢伏瞻省长、李克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分别做出批示,予以肯定和表扬。今年,谢伏瞻省长拟定60个题目交我院研究,其中年度课题40项、“十三五”课题20项,目前课题已全部完成。

基础理论研究成绩优异。2014年,发表学术论文480篇,其中院定A、B类期刊89篇。出版著作25部。共有90项院级以上课题完成结项,其中国家课题4项。今年,立项国家课题5项。

服务社会发展力度加大。主动发挥智库第三方评估作用。组织研究力量,对我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发展状况、河南108个市县发展状况进行排序,对河南城市发展状况、河南农业现代化状况进行研判。2014年,我院先后与南阳市合作,成立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与林州市合作,建立了红旗渠研究院。

学术平台建设坚实有力。河南系列蓝皮书增加到9部。与济源市开展深度合作,编撰出版了《济源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科院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皮书评奖中,我院有五部皮书获奖;《中州学刊》跨入全国期刊第一方阵,2014年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区域经济评论》、《中原文化研究》刊发文章被转载和引用率不断上升,在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转载排名中,《区域经济评论》名列全国第三,《中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刊。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推荐专家学者43人次。其中,1名同志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同志被批准享受首届省政府特殊津贴,4名同志入选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3名同志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资助,3名同志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名同志入选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1名同志入选青年文化英才工程。此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进展。推荐产生厅级干部1名、副厅级干部1名;提拔正处级干部4名,调整了部分副处级干部岗位,干部职工反映良好。

但是,按照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我院工作中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智库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但总体思路和推进路径还不甚明晰,还没有形成坚实的支撑条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有新突破,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提升,但目前应用对策研究仍多是响应型、反应型,无法从容应对;学术创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标志性的成果、代表河南水平的成果还比较少;学科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区域经济、中原文化两个重点学科在全省同类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重大成果偏少,带动力不够。总之,与形势的发展和面临的任务相比,我们还存在着观念不适应、机制不适应、环境不适应等诸多问题。

二、近年来深化改革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河南院围绕地方社科院的功能定位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大力推进科研转型。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是我院科研转型的重点。我们明确提出了我院的功能定位,即努力建设成为河南省应用对策研究中心,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基地,服务河南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的合格智库。为了进一步强化应用对策研究,调整了内部研究所设置,设立了区域经济、中原文化研究两个重点学科。连续多年开展河南国民经济运行半年和年度分析及预测工作并适时发布。创办了以反映“新情况、新经验、新观点、新建议”为宗旨的内刊《领导参阅》,开辟了专家建言献策的“直通车”。创办了《呈阅件》,增强了服务决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河南蓝皮书系列,由10年前的2部增加到现在的7部,应用对策研究不断得到强化。2013年创办理论刊物《区域经济评论》、《中原文化研究》,学术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2.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始终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反映能力、鼓励创新、突出业绩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改革。以强化公开竞争、公正评价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动态管理为原则,以考察和评价聘任对象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工作业绩和今后发展思路为重点的职称评审改革,制定具有社科院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和评审办法》。二是设立应用型研究岗位。2011年,制定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补充规定(试行)》,设立了应用型专业技术岗位,打破以往纯粹以论文为标准的评审准入制度,引入应用型成果和学术论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逐步引导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转变以往轻应用对策研究的观念,树立应用对策研究为主体的导向。

3.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遵循新型智库发展规律,制定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完成了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三类岗位的分设工作。同时,结合我院的特点,对《河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了细化,制订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规范了各级各类岗位的职责。全员聘任制实行后,对受聘人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岗位聘用考核办法及岗位职责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从实行3年的情况看,总体上反映了社科院科研队伍和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深化改革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要革新领导层的思维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地方社科院领导层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业单位改革,将直接影响本单位改革的效果和改革的成败,重点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改不改”的问题。地方社科院是全供事业单位,真正的硬性任务不多,倒逼改革的因素不多。如果没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很可能惰性思维占上风,采取敷衍应付不改革的态度。二是要解决“真改还是假改”的问题。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破解的都是棘手的问题,都是硬骨头。从我们的实践看,真改真有阻力,真改真有麻烦,如果求稳怕乱,就可能做表面文章,在改革面前望而却步。三是要解决“主动改还是被动改”问题。主动改革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研究制约地方社科院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摈弃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而被动改革不仅难度更大,而且有可能失去利用改革促进发展的机会。事实上,革新领导层思维方式解决的是改革动力问题。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来自于对养事不养人这一改革大势的判断,来自于对地方社科研究几路大军比较而产生的清醒忧患,来自于领导层对整个单位的责任与担当。领导层有了正确判断,有了清醒忧患,有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才会在思维层面上想改革、真改革、主动改革。

2.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制约社科院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就是改革的突破口。推动地方社科院改革,必须树立问题意识,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选准突破口,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地方社科院改革,要围绕影响地方社科院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桎梏科研积极性的体制机制障碍来进行。二是要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改革就是要突破发展的瓶颈,破解社会科学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卡脖子点”。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或者问题找得不准,改革就会失去针对性,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三是着眼解决突出问题。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突出问题,激发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就河南院而言,还有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外学术交流不够,服务大局的能力不强,学术氛围不浓,服务社会的范围有待拓展等。这些都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来着力破解。坚持问题导向,说到底还是遵循社科研究和管理规律的问题,改革的过程就是推动社科管理体制不断适应社科事业发展规律的过程。

3.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完善。从河南院近年的改革实践看,改革举措是卓有成效的。通过改革我们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学术导向、利益导向,形成了全院以科研为中心、科研以应用对策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格局,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社科研究管理体制机制。我们的一些管理措施,都在改革中经过了多次修订和完善,每一次完善都是在新的实践中的探索创新,都有新的效果和成效。必须坚持由实践来检验改革举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改革举措,努力形成鼓励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四、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的设想和打算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院“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实施最后一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总结改革经验,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我院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1.深化全员聘任制改革。总结首次实行全员聘任制的经验,实事求是做出评估,完善措施和相关办法。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各个层级人员聘用合同条款,增强合同的约束力和稳定性。制定第二轮全员聘任实施方案,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有效机制。

2.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修改《河南省社科院重要报刊及学术成果认定目录》,修订科研考核量化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和完善重要应用研究选题策划和创研协调机制。建立系列蓝皮书的主题策划、创研组织、出版发布和相关成果报送、研讨等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参阅》、《呈阅件》约稿、审稿、报送以及与有关方面沟通的有效机制。创新人才观念,创新成果评价,探索学术成果评价新方法新机制。

3.深化人事和行管体制改革。探索各个科研科辅单位实行任期制改革。强化院属各单位班子的责任与担当。规范和完善职工年度考核办法。修改《河南省社科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引入先进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修订和完善《以聘代评改革实施办法》。尝试建立人才弹性引进和使用机制。规范各类专家荣誉称号的推荐办法。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点,积极探索建立科研成果价值转化机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分别制定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将横向课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报销制度。鼓励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履责,为单位多增收。研究和细化在行管和科辅单位合理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办法。完善报偿制度,使科研人员的报偿发放与科研成果质量、工作绩效挂钩。

5.加强对改革的统筹与协调。根据省委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坚持统筹发展,树立统筹理念,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处理好科研工作与行管科辅工作、科学研究与事业发展、应用对策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发挥领军人物作用与促进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等方面的关系。本着统筹考虑、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达到进一步解放和激发科研生产力的目的。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