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吕炜: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需求和关键问题

时间:2018-07-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吕炜 靳继东

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关键是形成独特的综合研判和实时响应能力。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大为不同。有如行军打仗,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平日训练中苦练基本功,积累和形成专业素养;智库建设和发展则强调“战场”上的资源、能力、方法的综合分析和运用。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综观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决策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及决策正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智库建设和发展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加快建设,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和有力保障。

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任务紧迫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温、反复不定,牵动全球经济自由化格局和走势。在此过程中,我国的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等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力量,事实上已被推向“前线”,参与到全球智库力量的复杂竞争之中。从目前情况来看,围绕中美贸易摩擦、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等焦点、热点问题,我国智库力量尤其是财经类高校智库已经在认真研究和前瞻谋划,为国家和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当然,此类智库也存在着侧重贸易或开放的单一维度分析较多、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较少,部分案例分析充满片面、随意甚至非理性的言论等问题,富于长远规划和战略性的智库研究产品有些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与国际经济最新形势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突破性措施还有一定差距,为国家和政府提供有效决策的能力尚有欠缺。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资源不够、体制固化以及处于发展阶段初期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现阶段根本性的问题是对于智库的基本概念、功能、形式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导致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定位不够准确、功能不够明晰、形式比较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要有明确的现实导向意识,密切联系实际以及加大自身创新改革力度。

突出财经类高校智库的现实导向

当前,突出现实导向是我国各类智库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突出现实导向将有助于财经类高校智库资源匹配、功能预设、组织机制及管理方式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明确的发展性,从而有力促进财经类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围绕什么问题”“突出什么能力”“怎样组织人才”“采用何种机制”。

财经类高校智库面对的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类问题的共性是复杂性和综合性,是实践中的真问题,而不仅仅是科学研究中的专业问题、学术问题。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如果固守“专业对口、分类而治”的传统思维和研究导向,那么就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很难满足决策支持和服务的功能需求。以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为例,虽然通常被表述为“贸易争端”,但其实牵涉到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贸易、政治、金融、投资、企业等多个领域的变化趋势、关系问题,以及传统强国和新兴大国间的博弈关系、形式和利益。因此,仅从国际贸易专业领域或其他专业领域进行分析、预测、破解虽然具备一定价值,但于服务和支持党和国家整体决策的大局作用十分有限。

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关键是形成独特的综合研判和实时响应能力。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大为不同。有如行军打仗,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平日训练中苦练基本功,积累和形成专业素养;智库建设和发展则强调“战场”上的资源、能力、方法的综合分析和运用。学科建设需要按照既定规律,日积月累,通过资源、人才、时间等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智库发展则要复杂得多,通常要面对各方面要素和条件并不完备、错综复杂的形势,同时又要准确研判和把握机遇,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以往的应用研究中,很多学者在研判现实问题时,习惯于“推倒重来、重建沙盘”的推演式解决思路。但是对于智库来说,“错局也要下对棋”的综合研判和实时响应能力,才是实战导向下评判高校智库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标准。

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需要有思想、敢创新、能执行的人才和团队。近年来,在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中,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的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智库建设和发展中过分依赖于知名学者、权威专家、政府高官甚至是企业富商,扭曲了高校智库对人才和团队的需求。财经类高校智库的人才和团队,不能仅限于学科背景和层次的简单相加,而应形成实战导向、协调一致的乘数效应。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有思想的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是基础,具备综合研判的能力才是关键。从实际问题和现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学科专业出发开展科研创新,是智库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以防出现智库人才队伍强制分工、互不交叉、各守专业的局面。智库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寻求思想性、创新性、执行力人才的有效匹配,绝不能简单以学术能力和声望代之以智库人才和队伍的实战能力。

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需要遵循开放、合作、共享的组织形式和机制。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不应强调排他性,而应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归根结底,实战导向下并不存在单兵作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神话,高校智库间的竞争也不是资源、能力、专业领域“抢山头”的博弈,作为“智囊”的高校智库机构,最终比拼的是协调整合、快速响应、有效解决的资源调配能力,即所谓“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推进不同类型智库建设从分散向集聚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攻关转变,建立智库与政府实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合作研究,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优化组合,是我国财经类高校智库取得自身发展并融入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的根本途径。

财经类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经验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智库建设和发展方面积极推动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模式,尝试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的财经类高校智库(亦有综合大学的财经类智库)发展形式,初步积累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等高校智库坚持需求导向,着力倡导和推进智库机构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实践需要,积极探索实体型智库建设模式和订单式政策研究模式,促使研究机构形成需求导向的应用型研究趋势,从而有助于科研队伍的专业性积累、形成专业化效益,切实保障对政府需求形成稳定、持续、高效的全方位智力支持。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深圳大学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等高校智库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领域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需求,打破以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概念化模式,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共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实体性智库机构和平台,充分利用学科、人才、研究优势,在合作机制上突破合作各方单向发展目标差异带来的局限,迅速形成新型财经智库的建设模式。

此外,一些财经类高校智库通过专兼职相结合等灵活方式为智库建设提供人才和组织保障,在学科优势背景下注重专业研究方向,从而最大程度上形成专业协同、合作互补的综合性研究能力,以政府决策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支持保障。

总体而言,从财经类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形式的实践效果来看,应在现实导向下积极推进与政府机构、企业机构和兄弟院校的深入开放、合作和共享机制,形成依托学科优势、形成实战能力、提升智库优势的良性互动,陆续形成一系列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对策,获得政产学研多方的普遍认可。未来,我国财经类高校应坚定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目标,紧密围绕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主战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为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油助力,在为党和国家财经决策服务的过程中作出更具独创性、重要性、更高质量的贡献。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院长)

作者简介姓名:吕炜 靳继东 工作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

职务:副校长、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07月19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