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徐全军: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库诚信建设

时间:2019-03-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徐全军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设智库热情很高,成果也不少,为各级党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帮助。但同时,也有部分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甚至成果弄虚作假等诚信问题。

智库的工作和成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研究人员完成一项成果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部分科研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其学术价值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清晰地界定,其应用价值难以在短时间内从社会发展成果中清晰地分辨出来。这些特殊性加大了智库监管与被监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监管者难以了解科研过程信息,这为少数智库自设自评内部课题、以各种名义发放科研经费、利用职权挂名科研成果等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由于成果的特殊性,监管者容易判定成果的数量,却难以评价成果的内容。针对科研诚信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需要加快推进智库诚信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强智库诚信建设的有力工具。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回溯课题评审、成果评定等意见,抓取专家活动和智库组织管理、科研工作等信息,增加课题从立项到结项的透明度,降低科研工作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动态监控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客户评价和社会反响,对成果内容深入比较和分析,对课题研究进行质量控制,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智能化评价,对智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进行智能跟踪,从而科学判断成果质量。

要以信息化推进智库诚信建设,一是要深化科研过程全流程信息化,完善整合立项指南、课题目录、课题论证、立项审查、研究过程、阶段成果等信息的科研管理系统,使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都可被追溯,着力减少各个研究环节的信息不对称性。

二是建设专家大数据库。利用“爬虫”技术和科研成果数据库、文献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社会信用数据库,建设专家大数据库。建立健全诚信信息采集管理制度,把采集到的诚信信息纳入专家大数据库。把各单位的专家大数据库对接,分阶段分权限实现信息共享,为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智能化奠定基础。

三是推动智库管理数字化。把各智库的发展历程、基础设施、战略定位等数字化,形成智库大数据库,发展云平台和云智库,使智库依托云平台开展业务活动,着力增强智库管理和科研活动的透明度,降低智库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为智库评价智能化奠定基础。

四是深化成果评审智能化。基于专家大数据库,使用云计算技术评价并选取课题评审专家和同行评阅专家,专家在科研信息系统中完成评审评阅,审阅意见可被追溯。使用云计算技术,对成果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综述,识别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价值趋向和重大创新,克服智库成果难以评价的问题。

五是推进人才评价智能化。利用专家大数据库、智库大数据库,拟定科学合理、适用不同类型科研活动和对象特点的人才评价指标和模型,使用云计算技术对智库研究人员的历史背景、代表性成果、重大创新、知识领域和主要活动等进行智能化评价,把评价结果放入专家大数据库,为课题立项、职称晋级、评审专家选取、人才工程建设、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选表彰、人才基地评审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六是推动智库评价智能化。使用专家大数据库和智库大数据库,拟定科学合理的智库评价指标和模型,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智库的学风、核心能力和专长、发展质量和水平进行智能跟踪,探索智库的真实水平和真实贡献,按分类指标对智库进行智能排名,建立健全智库表彰、整改和退出机制。

信息化是智库诚信建设的一项“硬措施”,诚信建设还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软约束”。只有“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来源:经济日报,2019年3月16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