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毛明芳:精心培育农业产业的科技内生动力

时间:2018-10-3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毛明芳

湖南省科技战略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日前联合发表文章《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指出当前阶段存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的问题。为巩固脱贫成效,尤其需要精心培育农业产业的科技内生动力,以支撑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在企业应用转化、变成产业,才能真正造福人民。2016年,我省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首批15个示范县中,包括6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未来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增强农业科技研发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引导农业院校和科技人员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需求开展研发,真正“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送到农民家”。

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建立网下、网上信息系统,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推介,让农民了解最新科技信息,让农业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农民需求,增加供需双方对接。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推动实现农业院校与农民、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的有效对接。

补齐农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短板

农业全产业链是指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服务、旅游观光,甚至金融配套的全过程,即从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的所有环节。过去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多是做低端产品,缺乏科技含量、管理技术,使得一些优质资源无法实现价值增值。因此,要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动农业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做文章。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对科技创新需求也特别旺盛。要立足资源禀赋,将科技创新纳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行动。

通过科技创新做长、做强、做优农业产业链。从科技化支撑、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思维、品牌化销售等多个环节来实现对农业产业链的补链、壮链和延链,引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实现增收。比如2016年以来,省科技厅启动了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科技创新专项,将种植技术与物资精准送到每家每户,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取得良好效果。

围绕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利润在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共享均衡分配。如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与加工工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与观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支撑农业产业扶贫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扶贫,需要平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保障。

搭建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办好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充分发挥它们对创新要素的聚集作用;另一方面,建立贫困地区农民创新创业网上平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完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要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定位和科技资源可获得情况,统筹科技、科协、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资金,精准布局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大对科技成果开发、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的支持力度。

吸引和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送技术上门、把学校办在田间地头等大力提升农民科技素养,以实现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吸引优秀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新创业,将他们培养成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健全支撑农业产业扶贫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整合农民、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实现与农业院校科技成果的有效对接。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探索异地股份制扶贫开发,动员花垣县十八洞村和“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联合创建了“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提供技术支持,对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进行公司化运作,收到了较好扶贫效果。

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探索完善科技、科协、农业、财政、发改等多部门联动机制,聚集多方资源和力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完善金融支持制度。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相对而言回收期长、回报低、风险大,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应通过持续、稳步推进农业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等工作,降低和分担农业科技创新风险。

(执笔: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现代科技教研部主任、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