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山东社科论坛2022——地区协同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济南举行

时间:2022-05-30 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002

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开展“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5月26日,“山东社科论坛2022——地区协同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济南举行。

立足特色资源 发展乡村经济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脱贫方针。四年后,十八洞村成为湖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贫困村之一。脱贫后,十八洞村所在花垣县倾力打造“花垣十八洞”县域综合公共品牌,辐射带动了整个花垣县乡村经济的发展,树立“山水苗乡,生态纯享”发展理念,提炼“现代生态精品特色农业”和“湘西苗乡的风情和诚意”两大核心价值。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辉对巩固湘西地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成果表明,通过打响区域品牌,可以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全面乡村振兴的版图上,我国民族地区在地理区位、社会文化、资源禀赋等方面区域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存在发展条件相对滞后的问题。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冯洁认为,一些具有生态环境优势的民族地区应将生态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协同,通过优化民族乡村绿色经济结构、促进民族乡村林区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等途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近年来,数字化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涛用数据分析结果说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显著促进各省区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步推进,我们正努力跨越每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障碍,昂首阔步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的观点,引发诸多与会学者共鸣。

强化地区协同 缩小发展差距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依然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区域发展层面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区域平衡发展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针对地区经济差异的成因,经济学研究者通常从要素禀赋、地理位置、政策制度、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加以分析。但是,文化因素往往构成影响区域经济绩效的长期性深层次力量,某些文化因素如关系文化容易造成劳动要素的错配,在经济欠发达、市场化程度低、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低、金融发展水平低、互联网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更为明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史宇鹏提出,应加强制度建设,以压缩社会关系对资源分配的作用空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研究区域协同平衡发展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围绕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学者们也展开了深入探讨。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杨友才认为,中国经济区域间的收敛特征是有效识别地区间发展异同、形成机理和发展轨迹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等因素,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同时还通过地理、文化等因素作用,在空间上产生溢出效应。区域协同发展需要通过制度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协作,注重空间溢出效应,加强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制度认同。

统筹城乡区域 实现共同富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协调处理好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共同发展,是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

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杨宗杰提出,实现地区协同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需要阐释好乡村全面振兴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阐释好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阐释好地区协同与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罗建兵看来,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体现在全域覆盖、全面发展、分步推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要通过政府推动与农民主动的良性互动,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通过引导农村产业兴旺和要素双向流动,引导农村经济结构转化,实现无差别城乡视角下的共同富裕。

论坛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吉首大学承办。(责编:刘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