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刘显泽:打造职业教育高地为湖南建设技能强省增值赋能

时间:2020-05-2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显泽

导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当前,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的湖南职业教育今后如何更放异彩?《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刘显泽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强化职业教育,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强化职业教育也是参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湖南现有从业人员3700余万人,技能劳动者仅370余万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应实施技能强省战略,努力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湖南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和内涵水平均位列全国前五位,应聚力打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为建设技能强省增值赋能。

建设技能强省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应有之义

建设技能强省是兴省之要。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大批尖端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人才,培养量大质优的“工匠湘军”是当务之急。

建设技能强省是兴业之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凸显。稳住市场主体、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

建设技能强省是富民之举。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需要提升广大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提高站位,强化职业教育使命担当

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扩大技术技能人才总量,需要职业教育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当前,对我省高职院校而言,既要“应时”又要“谋远”。“应时”,就是要创造条件完成国家下达的今明两年扩招任务;“谋远”,就是要以此倒逼开放办学、开门办学,让学制“弹”起来、课堂活起来,吸引更多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在职职工就读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来说,既要扩容又要提质:在湖南初中毕业生持续增加背景下,应扩大优质中职学位供给;引导中职学校加强养成教育和技能训练,吸引更多学子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还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开辟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通道;深度对接区域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进“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要鼓励支持企业建立与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并行的技术技能人才职级薪资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成长为新时代工匠。

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中具有独特优势,应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湖南预计有高校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59万人,职业院校占65%左右,要切实有效推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要加强企业员工、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促进其稳定就业。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就业网络、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创建就业社区,并提供精细化、全天候、无缝隙的就业服务。

支撑企业发展。当前,职业院校应深入了解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新困难,对症下药、主动作为:采取有序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岗前培训等多种方式,破解部分企业转型转产中存在的招工难、用工荒问题;主动搭建就业车间、就业社区等沟通协作桥梁,为企业量身定制岗位技能人才,推进招生招工和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把握企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升级的技术改进和工艺革新,组织专业人才与企业协同攻关,将技术推广服务送到车间、农场;主动对接湘企出境、湘品出海,开展海外员工培训、援外培训等,实现“湖南企业到哪里职业教育服务就跟到哪里”。

深化改革,健全技能强省建设机制

深化管理机制改革。构建“省政府领导、市州统筹、以县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技能强省建设管理体制,推动建设一批技能强市、技能强县,树立一批技能强省建设标杆院校和标杆企业。加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统筹整合,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有关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机制。适时修订《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明确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办法,出台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专业、办二级学院的具体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教育。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实质性推进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在部分企业探索“准员工制度”,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怀、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有健康体魄的“芙蓉工匠”。

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完善“固定编制+流动编制”的职业院校编制管理办法,实行以在校生规模核定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探索高水平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途径,与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在省属企业挂牌一批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基地,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和挂职,允许职业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互聘互用、兼职兼薪。

深化督导评价机制改革。将技能强市、技能强县建设作为市县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州)、县(市、区)和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就业政策和待遇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健全约谈、限期整改、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共同评价、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价的质量评价机制,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5月28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