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也将为我省农产品贸易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了突出成绩,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今年1-8月,我省农产品出口总值65.9亿元,主要为蔬菜、畜产品、烟草、药材、植物产品(植物汁液),同比增长27.9%;农产品进口总值160亿元,主要为畜产品、油籽、水产品、粮食、水果,同比增长84.8%。2017-2019年,我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由79.2亿元增长到91.2亿元,年平均增长7.3%;农产品进口总值由63.2亿元增长到151.6亿元,年平均增长54.9%——远高于全国农产品进出口平均增速。
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省农产品贸易存在出口总值偏低、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品牌建设不足、出口附加值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欠佳、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等问题,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当前,我省应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培育农产品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精心打造“湘字号”,助力“湘品出境”。一是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积极构建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推进的农业品牌建设新机制,打造“湘字号”出口品牌集群;二是设立出口农产品品牌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出口农产品在境外注册商标,加快HACCP等相关国际认证;三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提高农业产业集中度。组建农业品牌技术创新联盟,强化科技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深入挖掘品牌核心价值,提升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
创新贸易综合监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稳步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相关国家开展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及准入谈判,开通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二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化程序和要求进行农产品生产,对符合“两品一标”的优质农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免于现场评审,并出具检验证书;三是建立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预警机制,全面科学评估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出口遭受的各类贸易保护主义,对隐蔽性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进行监控和预判,及时向农产品出口企业传递国际市场信息,并为其提供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建议和规避方法。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一是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以长沙、岳阳、湘潭等地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开发跨境电商新模式,同时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重点国别、重点市场建设海外仓;二是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力保障我省农产品贸易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今年1-10月,我省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约60.8亿元,同比增长67%,发展势头强劲,应进一步积极探索我省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走出去”策略;三是围绕我省粮食、生猪、蔬菜等千亿产业链,积极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农产品供应链。
畅通国际化运输通道,构建高效出口网络。目前,我省进出口农产品以水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为辅。“十四五”期间,应以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为引领,构建高效的出口农产品运输网络。一是将城陵矶港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重点开拓国际直航航线、近海航线和接力航线;二是构建中欧班列(长沙)集结货运中心,打造明斯克、马拉等精品线路,推进跨境电商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推动班列与优势农业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对接;三是着力发展跨境公路运输,对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开通连接粤港的卡车航班,发挥湘南毗邻粤港、辐射东盟的桥头堡优势,更好服务我省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四是积极打造四小时航空经济圈,重点对接东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密织航线,提升航线品质。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均为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