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孙世芳:如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时间:2022-10-0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世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揭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系及其互动规律,指明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产业链稳定安全是保持产业链竞争力的基础。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在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这一成绩单既展示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也表现出我国的优势产业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部分产业链还存在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产业链稳定安全的时代特征和重要性。实践证明,只有把产业链稳定安全的主动权、控制权抓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产业链稳定安全,其重要途径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那么,如何“部署”?怎样“布局”?

一是树立系统思维。创新链是由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试制等多环节形成的链式结构。产业链则是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所构成的上下游配套的链条。可见,不论是创新链还是产业链,都不是单一的活动环节,而是一系列活动环节的集合。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部署”和“布局”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以系统观念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研究,选准赛道、找对目标、实现赶超。

二是拆除“篱笆墙”。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不够、不顺、不畅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孤岛现象”,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方面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以创新成果引导产业、升级产业。要通过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真正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互动、互促、互融,使创新迭代有动力、产业升级有支撑,促进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强化战略导向。为使创新更具引领力、产业更具融合力,还需进一步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动量子科技、基因技术、脑科学等前沿科技基础研究的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及应用。围绕产业链短板和创新链痛点进行重点布局,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先进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工业软件等重大产业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通过科技赋能,使强企更强、优势产业更优、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互联网平台企业还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应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提升数字技术重塑产业链的能力。

四是“两只手”齐发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还应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做到“两只手”齐发力。区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竞争。从产业经济学看,产业发展对于采用新技术并不天然友好。受投入产出规律影响,如果技术的边际投入成本超过了产出,那么,产业可能会对新技术有所抵触。如,当年日本电子企业的模拟技术对数字技术的抵触就是一个案例。这就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标准以及设立前瞻性产业引导基金等,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只有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才能把握大势、抢占先机,建立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产业创新体系,做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这篇大文章。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