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郑自立:瞄准新趋势 推动“新中式”旅游提质增效

时间:2024-05-0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郑自立

积极推动“新中式”旅游提质增效,应坚持“内容为王”,做好传统文化这个“加分选项”;坚持“科技为翼”,抓好科技赋能这个“关键变量”;坚持“以人为本”,办好旅游服务这个“暖心窗口”;坚持“跨界为航”,用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近年来,借助现代审美观、现代手段打造的富有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韵味的“新中式”旅游业态展现了各地人文风情的独特魅力,颇受游客青睐,不仅较好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激发出诸多新的消费增长点,为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文化旅游呈现出下沉发展新趋势,据携程数据,诸如广西阳朔、浙江安吉、甘肃敦煌、湖南醴陵等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市场成长明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应瞄准新趋势,积极推动“新中式”旅游提质增效,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湖南新作为。

  做好传统文化这个“加分选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新中式”旅游“出圈”,主要靠的是“文化内容”,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时尚内涵的有机结合。培育壮大“新中式”旅游,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推进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议由省级部门牵头成立省内外湖湘文化研究专家参与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专项小组,对全省红色、古色、绿色、夜色等四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挖掘、整理、提炼,建立健全湖湘文化元素、文化基因目录清单、保护清单,摸清地域文化分布脉络与存在样态。实行湖湘文化元素产业化利用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拓展湖湘文化元素利用领域,促进文旅融合守正创新。

  实施湖湘文化“流行化”表征工程。通过“流行化”表征,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性转化,使其更加“亲近”现代游客,进而演变成一种时尚潮流。比如,近几年故宫博物院开发的口红、饰品等系列个性化文创产品均成为游客们争相购买的时尚潮品。应引导、鼓励湖南各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元素和时尚元素融合起来,打造更多具有湖湘文化特色和标识的文旅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抓好科技赋能这个“关键变量”

  科技进步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新中式”旅游“出圈”,得益于科技力量的加持。比如成都大型文旅剧《花重锦官城》取得巨大成功,就是运用“数智化”手段将富有“诗意”的成都传统生活场景搬上舞台,实现了现代化的国潮朋克和古典美的有机结合,上演不到一年时间,已吸引十余万游客走进剧场。培育壮大“新中式”旅游,应坚持“科技为翼”原则。

  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着眼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求,充分依托湖南科教资源优势,协同攻关相关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提升运用数智化手段驱动旅游业态场景变革和发展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人气的“新中式”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推进“数智化+”战略。推动传统文旅企业“智改数转”,以数智化技术打破传统文旅企业转型的行业与技术桎梏,促进优质传统文旅企业进军“新中式”旅游,壮大、丰富“新中式”旅游市场主体。比如推动数智技术与侗族芦笙、花瑶挑花、苗绣织锦、“四月八”跳花节等湖南本土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赋能民族文旅产品创新;打造一批“新中式”入境游品牌和精品线路,通过数字化推广,提高湖南优质文旅资源和产品的世界知名度,吸引更多外籍游客来湘游玩。

  办好旅游服务这个“暖心窗口”

  “宾至如归”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价值追求之一,也是“新中式”旅游“出圈”的重要原因。“游客至上,用心服务”,是“新中式”旅游能够让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游客们前来旅游目的地聚集生活、和谐共处、安心游玩的金科玉律。比如,桐庐作为《富春山居图》核心地,近年多次上榜“新中式”旅游热门目的地,这与其在旅游服务方面的发力密不可分:《2023年桐庐县全域旅游服务能力提升方案》聚焦旅游宣传推广服务、游览服务、监管服务等,实施了数十项升级改造项目。培育壮大“新中式”旅游,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推动旅游宣传推广服务由“多点式”向“一站式”转变。实施“一站式”营销,集个性化生产、精准化抵达、社群化互动于一体,可有效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社交媒体资源,实现线下推广与线上营销有机结合。这种“一站式”营销策略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开展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宣传推广,从而更符合用户习惯、更容易“破圈”。小红书、抖音、微信、B站等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种草”功能,开展“一站式”营销应重视整合式利用这些社交媒体。

  完善服务平台。完善湖南智慧文旅指挥调度平台暨“又湘游”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湖南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游览服务和监管服务走向人本化、信息化、智能化。

  用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

  开发出能够优化旅游体验、有效刺激相关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品,是“新中式”旅游赢得更多青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务”。而“跨界式”创新能够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带来更多主体力量、要素资源以及产品开发的多种可能性。比如洛阳近年推出以“汉服”为主题的“新中式”旅游产品,通过“汉服+演艺”“汉服+研学”“汉服+节会”等“跨界式”创新,丰富了产品体验感和吸引力,实现了高效引流。培育壮大“新中式”旅游,应坚持“跨界为航”原则。

  实施“新中式旅游+N”的产品开发战略。鼓励全省各地依据当地文化资源特色,确定文化旅游产品主题,比如韶山市可依据“开国领袖故里”这一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并发挥当地湘菜资源、绿色资源优势,做好“领袖文化+湘菜”“领袖文化+康养”等文章;汨罗市可依据“龙舟故里”这一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并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体育资源优势,做好“龙舟文化+农业”“龙舟文化+体育”等文章。

  优化“新中式”旅游跨界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中式”旅游跨界创新的支撑体系。包括优化推进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深化共享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向“新中式”旅游跨界创新领域集聚;研究完善支持“新中式”旅游跨界创新的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资助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动力研究”(23ZYB16)阶段性成果】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