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徐华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时间:2016-03-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徐华亮

省社科院“湖南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组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关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人类保护自身智慧的最佳创举,已成为新常态下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三级跳”果效的重要推手。

如何破瓶颈、补短板,以知识产权事业大发展推动创新型湖南建设步子更大更快更稳?本报特约社科专家、实际工作者建言支招。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当代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新体系的崛起,这种体系不再是以肌肉为基础,而是以头脑为基站。这句话道出了未来将由创新驱动发展的真谛。而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省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的重要举措。

1  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是后危机时代技术变迁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价值链布局中,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重塑原有产业,使后发国家不仅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还可能实现后发赶超。也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之比已由1990年的3.9倍下降到目前的1.6倍,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新变化,创新与保护创新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一方面,发达国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培育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科技创新较量中占据产业制高点。比如德国和美国分别实施了“工业4.0”、“再工业化”战略计划;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实行消除关税壁垒、人员资金自由流动、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则,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比如美、日、欧三大发达经济体主导的TPP、EJEPA、TTIP,就力图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排除在自由化标准之外。发展中国家如果仍然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来推动本国发展,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应对危机,跨越“技术鸿沟”,我们需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以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综合集成,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支撑。

2  知识产权战略有效提升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水平

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自2009年《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我省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4501件,比2014年增加23.32%,是“十二五”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2015年我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29件,较2014年增长35.4%。其中长株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75件,是全国的2.01倍。但总体看,我省知识产权“量不大”“质不优”,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且高校和科研院所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率不足20%。为破解这些难题,《湖南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更加注重知识产权量质齐升、严格保护、综合运用、高端服务,可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产出水平。

创新活动得到有效激励。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法律、制度。我国自1984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后,专利制度从无到有,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大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在激励知识创新、促进知识传播之间谋求平衡,保护了知识利益的获取:在产业政策方面,引领和支撑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在文化、教育政策方面,提升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化休闲娱乐、动漫等行业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在资本政策方面,准许市场主体能够以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拓宽了资金来源,增强了发展活力。

创新基础不断夯实。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在促进市场主体提升行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夯实了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示范工程、产业化推进工程、信息平台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占到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的58.3%,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均已成为我省产值过千亿产业。“十二五”期间,通过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超20亿,有效促成了专利成果转化。通过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逐步推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学历教育、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省知识产权人才总量将达到3万人左右。

3 围绕建设创新型湖南目标,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做到“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规范和激活市场要素。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是影响我省创新发展的两个关键点,也是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主要难点。在保护方面,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采取调解、处罚与社会诚信相结合的方式,维护整体稳定;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加大维权援助建设,实现维权热线12330全省覆盖;对知识产权战略相关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方案。在运用方面,要探索投资基金与转化运用机构相结合运作模式;构建个人、部门和单位共享的利益分配制度;制定转化运用“质量”指标考核体系。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树立尊重创新的社会共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舆论环境建设。通过公益广告、媒体宣传、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深人们保护知识产权以促进创造与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事业的认知度。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有造诣、有研究、有成果的专家型团队服务于战略咨询,造就一批知识专利代理人服务于中小创新型企业实践需求。要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和培育3-5家集专利申请、诉讼维权、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我省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目前存在着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权责交叉的体制壁垒,应优化政府机构与职能配置,借鉴发达国家集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为一体的“三合一”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这样,既契合中央“大部制”改革趋势,也利于行政管理方式由“监管”向“治理”思路转变。

四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提升其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企业是知识产权创新和应用的主体,深化企业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对于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具有重大意义。要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在长沙等版权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实施“版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发挥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引领作用。要着力提升企业成果转化率。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数量,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着力实施“名品”工程。加大重点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高知名度商标的品牌效应。

(来源:湖南日报,2016年03月2日;课题组成员:徐华亮 盛小雅 谢晶仁 邓文武)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