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刘博:利用网络平台推进流动人口治理

时间:2016-09-0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博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当前特大型城市中的流动人口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变化表现不同、原因各异,实质上反映出的是流动人口“新老”代际更替所产生的群体差异问题。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为流动人口所接受并使用的今天,如何理解流动人口代际分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差异问题,如何有力提升流动人口城市融合效度,如何调解流动人口社会情绪,这些都是当前流动人口社会治理亟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差异

流动人口群体的分化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时间变迁,30余年的进城务工浪潮已经到了代际交替的时间节点;其次是空间的变化,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在缩小,特定区域的发展活力正逐步吸引流动人口从传统的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再次是制度的变革,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出台也在影响着流动人口对城市生活的理解。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大型城市的调查发现,当前流动人口群体的差异性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流动路径与居留意愿的分化。与初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更强烈的城市居留意愿,初代农民工对城市打工的理解还仅仅是提高收入,赚钱带回老家,而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要通过外出就业提升个体收入,更希望享有城市生活的各种便利条件。他们进入城市的路径与父辈不同,很多人是在孩童时期就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有些甚至就是在城市中出生,所以,对于城市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要远远高于其父辈。同时,由于缺乏务农经历,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乡镇生活的陌生化与距离感,从而使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宁愿在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乡镇创业或者从事更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

第二,城市职业选择与身份认同的分化。传统进城农民工大多数集中在建筑、生产等行业,对于他们来说,进城打工没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体力是最重要的务工资本,自我的身份属性还是农民,打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改善家庭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多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由于学历和技术的提升,在就业选择上存在比他们父辈更多的机会,就业条件上也要优于初代农民工。但是,身份认同上的模糊与分裂往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城市生活不仅仅是获取一份有收入的工作,还包含着对个体权利的诉求以及对城市社会融入的期望。例如,从职业选择意愿来说,他们更愿意从事城市娱乐业与网络新媒体行业,一方面,这些行业与城市消费方式紧密相连,制造与生产着现代流行时尚,因此更容易与年轻人的乐趣相关联;另一方面,由于个体身份意识的彰显,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为自身在能力上与城市户籍年轻人存在明显差距,城市新型职业特别是网络新媒体平台,由于其进入门槛的自由性与非歧视性,吸引新生代农民工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精力。

新媒体平台可实现

流动人口治理差异的对接

针对流动人口群体的差异性分化特点,合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及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群体等多元力量,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农民工群体市民化进程。新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实现流动人口治理差异的对接。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城乡流动人口概况统计。以往,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政府部门很难掌握外来务工人口在城市间流动的基本情况,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手机在流动人口中的普及化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了基础,新型网络搜索与社交媒体软件提供了具体的定位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流动人口内部的一些分化特征,例如居住、消费、娱乐等方面的差异性都可以清晰反映出来。大数据技术的治理效果体现在,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对接,人口流出地政府可以掌握本地居民流向了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而人口流入地城市同样也对各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仅有利于劳动就业安排与社会治安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各级政府管理责任的区分与履行;另一方面,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呈现出流动人口群体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公共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再组织。调查发现,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深深地“嵌入”进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嵌入”性首先是跨越了年龄的差异,无论新老农民工群体,其工作机会的选择以及日常娱乐消费活动都紧密地依赖网络,其次是打破了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原本流动人口更多的是以籍贯和职业来形成封闭化的交往圈子,现在,来自各地、各个职业的务工群体都可以在同一个新媒体平台上交流、讨论共同的话题,很多话题涉及城市的公共性议题,而不仅仅是关于流动人口自身的问题。因此,新媒体平台为流动人口工作生活的再组织提供了有利契机,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新媒体可作为发布招工信息、提供就业咨询的平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的服务;对社区和社会组织来说,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团结居住区内的流动人口,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其解决生活难题,进而在公共活动中凝聚人气,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本区生活;对流动人口群体自身来说,网络平台不仅可以给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的必要信息,同时也是他们获取法律常识、维护劳动权益的有效渠道。

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群体舆论引导。流动人群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加习惯于借助网络和新媒体表达个人观点和情绪。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特征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来自不同群体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流动人群来说,当前城市生活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和难题,有些制度设置和政策安排仍然需要时间予以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群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情绪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有效的释放转移。新媒体平台针对流动人口,在两个层面可以发挥群体情绪的舒缓和公共舆论的引导。其一是教育宣传方面,通过在网络上开设各类知识培训班提升流动人群的专业技能,普及各类人文知识,特别是城市流行文化与礼仪规范的内容,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尤为重要的是,网络宣传教育的方式一定要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形式上可以更加生动灵活有趣,寓教于乐。其二是公共讨论方面,一些社会性的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讨论空间,特别是涉及流动人群本身的一些公共话题,可以借助新媒体形成大众探讨的舆论氛围,这样既有助于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与理解,同时,又使不同群体的声音可以表达出来,减少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聚。

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方式与身体实践研究”(13CSH037)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31日第1041期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