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刘启华: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

时间:2016-11-3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启华 楚琼湘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应积极主动投身“双一流”建设,这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农业高职院校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有效路径。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农业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袁隆平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我们认为,农业高职院校创建“双一流”应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切实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坚定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前提,可为学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特色和生存之本是姓“农”,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作为己任,并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用培训,以及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岗位技能专项培训。要主动对接国家“杂交水稻外交”与中国种业、农业装备企业“走出去”战略,与农业国际交流机构和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等联合试办“国际班”,培养国际化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和农业海外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加大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力度,积极扩大职业院校招收海外留学生的规模,支持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助推中国农业与农机企业走向世界。

加强农业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纽带,也是其开展“双一流”建设的切入点。农业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厘清自身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特色专业群建设规划,并明确特色专业群中起龙头作用的核心专业,努力将这些核心专业建设成为院级、省级、部级精品专业,以带动整个特色专业群的发展。农业特色专业群建设是动态发展的,农业高职院校要善于从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革出发,注重研究新专业拓展的可行性,从而适时、适地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配套专业,构建起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农业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根据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制订教学名师、专业大师选拔聘用标准,明确“名师”“大师”在专业课教学、专业建设、技术技能传承、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任务职责。要加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育和资金投入,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和战略思维、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能带领本专业达到全国高职教育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打造教学团队高地。

加强农业教学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能满足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培训需求,校内外结合的职业实训基地,是农业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要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紧密联系农业行业和企业,建设农业教学生产实训基地;要以组建和参与农业职教集团为平台,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融合为纽带,与农业企业及科研服务机构构建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共同体;要瞄准国际水准,把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融教学、培训、科研、生产、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将特色专业群的教学过程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全面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合作高地。

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是农业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手段。农业高职院校的性质和师资状况决定了学校科研重点不应放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而应以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为核心内容。农业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以科研活动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以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堂搬到田间”,通过设立学校协同创新服务中心等方式,以服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聚焦补产业短板、精准扶贫需求,以项目为纽带,主动对接特色农业产业,参与到农业领域的技术培训、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等科研服务工作中去。

(作者分别系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启华 楚琼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