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县域治理与高校智库建设

时间:2015-11-15 来源:原创 作者:湖北大学县域治理

县域治理与高校智库建设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力量,不仅要着眼于整体战略布局,合理构建规划体系,还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面的关系。地方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统观全局,又要夯实根基,从实际实地出发,探索创新各地的具体实践方法,创新地方治理结构优化与治理方式,提升整体治理体系效能的发挥。

高校智库是连通大学、科研机构与政府之间的重要枢纽,在改进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智库以思想库和参谋助手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从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切实做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体系,竭力发挥发挥湖北省智库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县域治理问题是实现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湖北大学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是华中地区首个以县域治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高校新型智库,旨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定位与特色,立足湖北实际问题,加快并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作为湖北省十大改革智库之一,致力于为县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以及为省属各地市及县域发展提供资政辅政服务,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一、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进一步明确身为高校智库的工作职能,以促进县域治理体系改进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立足湖北实际问题,面向国家需要,统筹整合高校资源,着力加强智库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科研人员,发挥高校学科与学术优势,组织校内各学科专家学者,积极解释疑惑,为省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提供实际有效的资政建议。

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目前下设7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县域治理理论研究中心、县域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县政改革研究中心、县域文化治理研究中心、县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县域生态治理研究中心、县域治理信息资源中心。各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县域治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湖北乃至全国县域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战略规划、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交流学习等服务。

湖北大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着力推出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新型材料、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技术、化学化工、基础数学、软件开发、专门史、伦理学、教师教育、旅游开发、区域规划与生态保护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牵头与湖北省委政研室联合组建了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优势学科、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主动参与“五个湖北”建设,积极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作贡献。坚持以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方案,利用湖北大学高校科研优势,为智库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管理保障机制,完善智库组织结构

在日常管理上,研究院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共建共管,参照“2011协同创新”模式和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和重点研究基地标准进行智库建设,设立双向联络员,保证与省委政研室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提高服务效能。

在协同机制上,统筹协调智库内部力量,设立学术委员会,保障研究机构内部设置、科研内容、评价反馈等正常运行,形成系统的、有效的智库建设体系。同时充分发挥研究院协同创新的功能,积极寻求与省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合作机会,完善研究团队的合作机制。以校内相关研究领域教师为主体,组织集结专兼职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并根据需要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党委政府领导、相关县委书记等领导干部参与研究,围绕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县域治理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三、聚焦学科研究方向,加强智库科研成果管理

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将研究重点聚焦在县域治理的热点难点,就当下最紧迫的县域治理问题,在经济治理、县政改革、社会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加强基层调研,深入实践,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以校内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为依托,借助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力量,凝聚智库建设合力,探寻多学科系统合作机制,形成智库建设的研究合力,积极推进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优势领域与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深度对接,促进学校紧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新型创新体系,打造新型智库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优势与智库文化。

推进智库科研成果管理建设,合理运用各类资源,积极完善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联络机制,畅通与政府决策层的沟通渠道。建立咨政报告数据库,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相关信息,探索创新成果报送机制,完善专家咨政建议报送程序,实现对策建议、调研报告等研究成果能够及时有效呈送至政府部门,增强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渗透力,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咨询服务。

构建科研成果发布、支持和推广机制,拓展智库研究成果的发布应用渠道,不断拓宽对外传播的辐射范围,通过在知名报刊上开辟县域治理研究专栏、形成县域治理年度研究报告和评估报告、出版县域治理系列皮书、举办县域治理学术论坛和高级研修班、建立县域治理信息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式和举措,打造多样化的科研成果发布和展示平台,持续提升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的智库品牌效应。研究院根据县域治理研究的需要,每年向校内外公开招标若干招标课题,组织校内外相关方面的专家围绕县域治理问题开展研究,将研究成果加工整理编辑出版,拟每年出版一部有关县域治理的蓝皮书,目前《县域治理发展研究报告(2015)》正在出版中。  

四、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推进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智库资政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与信息交流平台,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智库研究成果开展调研评估工作,提升科研成果质量,使研究成果更接地气。智库能够实时把握政府部门的决策动向,获取最新研究信息、及时知晓研究成效,同时更直观的将智库需求、智库现状等信息传达到政府,以进一步推进智库建设,提供正确建设导向,保证研究成果的高效品质。

改革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完善课题立项工作和申报制度,提高研究课题的针对性、实用性,完善经费使用安排机制,确保科研资金对科研活动的保障力度;加大经费对科研精品的投入力度,重点关注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等应用研究成果,实行绩效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鼓励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对策应用研究;同时构建科研活动约束机制,健全组织人员管理建设,实现科研课题的研究人员配置合理化,保障研究进度的实施规划有序化,推进帮助研究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多出精品成果,激发智库研究活力。

五、建立智库交流平台,优势互补聚贤荐才

建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主动加强与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县域治理研究院与湖北省内其他改革智库的联系交流,创造智库间相互汲取资源、交流学习的沟通调适机会;利用各智库特色学科优势,争取智库间共作课题的合作契机,研究院拟计划与省内其他改革智库商谈共同举办“湖北大学改革智库发展座谈会”的工作事宜,在各智库管理建设经验上实现相互借鉴,不断在制度体系上改革创新。

推进开展高校研究人员应用研究培训等实践活动,培养高水平、高技术的科研人才,交叉学科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强化科研成果的团队建设,实现各智库间的竞争合作,提升高校对改革智库的重视,除了为学科做基础性贡献以外,更为党委政府提供应用对策的有力理论依据,更好地发挥智库决策参谋作用。 

注:“中南地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暨荆楚智库建设理论研讨会”授权发布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