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庞丽娟:我国新型教育智库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5-12-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庞丽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亟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迎来了春天。如何深入认识并开展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战略与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决策咨询与支持作用,是一个极为重要而迫切的现实命题。

一、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和特征

(一)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

智库是由多学科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型决策支持机构,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和决策者(主要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重大战略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思路、策略、方法等方面的支持,是在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智库通常是由具有共同抱负的精英分子组成的国之重器。因此,智库的实质就是服务和影响决策。

教育智库是一般智库的特殊化,是一种重要的智库类别,是主要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间关系,为国家教育领域的战略布局和重大改革发展提供决策服务的研究型专业化的决策支持机构。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社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发展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都迫切需要全面深入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确保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有一批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教育智库,为我国教育战略与改革决策提供科学的、具有专业品质的咨询服务。所谓“新型教育智库”,就是能够与时俱进,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把握新方向、新需要,确立新使命、新定位,拥有新思维、新机制,体现新内容、新方法,具有新观点、新作为,反映新的时代要求的教育智库。

(二)新型教育智库的基本特征

在实践中,教育智库具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但作为思想库、智囊团,都为决策服务,具有一些本质特征。

1.强烈的国家使命

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复杂繁重的改革任务极大地增加了政府对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问题的研判与科学决策的难度,加大了国家科学治理的复杂性。智库也因其服务决策的核心功能,被置于服务国家战略与决策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高端的教育智库,其中国身份就必然要求体现国家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决策需求为宗旨,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为依归。

2.客观的研究立场

任何智库都具有基本立场。新型教育智库只有坚持客观的研究立场,才能实现智库科学、积极地服务和影响国家决策,履行国家使命的根本目标,并以此体现新型教育智库的专业精神。坚持客观的研究立场,就是要求智库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面对重大的教育问题,要基于深入、扎实的研究,基于全面、客观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系统分析,秉持科学的精神,不可主观臆断、妄下结论,避免偏听偏信和支撑不足;坚持客观立场还需要体现独立精神,坚持在研究理念和方法层面独立于长官意志而又不背离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探寻得到真实的研究结论,进而形成可供决策部门参考的思想观点、行动策略、执行方案以及风险预测等,以支撑国家科学、合理的重大教育决策。这是作为高品质智库所需拥有的重要品质。

3.专业的意识与精神

作为高品质智库,还应拥有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意识,以专业的业务与能力,做出具有专业品质的决策建言。智库作为专门的决策支持和咨询机构,要求在意识和精神层面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首先体现在一种对大势、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审时度势的理性态度,能够对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战略布局、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做出快速、到位的反应和把握,敏锐地洞察可能存在的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并形成初步的专业预判;其次是能依靠具有一流专业水准和研究智慧的专业团队,以严谨科学、求真务实的专业态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与分析;最后,基于深厚的积累、深度的思考形成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具有较高专业品质的政策建议、咨询报告、提案舆情等政策研究成果,实现为国家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持的目的。

4.开放的协同创新

作为以服务决策为核心功能与定位的智库,需要有一群多学科、跨部门的专家、精英共同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国家高层、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服好务,提供好思路、理论、策略、方案等方面的咨询与支持。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对智库提出了更为迫切也更高的要求。教育智库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支持平台,面对国家战略需求,要以开放的姿态集智聚力,不仅要跨学科、跨领域,还要跨部门、跨机构、跨地区开展研究;不仅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开放,还要面向政府部委、党派、社会、企业开放,实现人才和信息的广泛交流和融通。聚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的“真问题”,以锐意进取、合作攻关的精神和魄力,以全新的思维和思路,突破传统体制和观念束缚,开拓创新,提出具有创见性和科学性的解决方案。

二、新型教育智库与政府的关系

充分认识政府与智库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智库的本质,分析教育决策过程中政府与智库各自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挥的核心功能,而且更要考虑政府与智库是如何围绕共同的决策目标,基于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实现互动协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决策目标的“殊途同归”,即国家教育战略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实现国家经济社会与教育改革的更加科学、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

完整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选题到研究,到形成预案再到决断的决策链条。在这个决策链中,前期,针对重大的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或重大政策的制定出台,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事实把握、问题剖析和原因分析三者相结合,基于充分的事实与证据支撑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提出政策方案;后期,通过特定的成果输送渠道,将成果送达决策部门和决策者,由决策部门或决策者对多种政策预案进行决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板”。此二者构成教育决策的完整过程。智库和决策部门在决策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功能是不同的,同时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核心工作与功能发挥上优势互补,形成了一种互动互补、既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的关系。基于这样一种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和互动协作,智库和政府之间演绎与呈现出不断地有远有近的动态互动关系,其中,既有政府的充分主导,也有智库的自主与自觉,并有全程各环节的交互协作。

具体而言,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对于重大教育问题,只有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专业化的全面深入研究,才有可能提出战略构想、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这阶段需要充分给予智库独立思考、研判与分析的空间。智库与政府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智库研究与思考受到政府的影响,造成对现状的误判、结论的误导,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在智库研究成果实现应用转化和服务决策的后一阶段,则需要不断通过双方的密切沟通与交流讨论来推动智库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完善、深化与应用转化。期间,作为公共教育政策的决策部门,政府应在服务于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与决策应用、构建双方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为智库提供后续深化与选题支持等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对智库未来的研究选题、工作思路与机制、组织管理等产生诸多影响。

新型教育智库与政府的关系,是在完整的决策过程中,由二者围绕共同的决策目标而形成的特殊协作关系,在谋定而动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能。

三、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要明晰定位、创新机制

智库建设并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核心在于定位的明晰与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建立一套完善的智库组织、运行和管理机制是新型教育智库有效建设的关键。

(一)明晰定位,服务国家战略

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无疑应以服务国家宏观教育战略决策为终极目标,矢志不渝地围绕国家重大的教育战略发展需求,瞄准国家重大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义不容辞地承担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教育政策研究的使命。在目标定位上,要能为国家教育战略决策提供专业性、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为提高决策部门的综合研判和顶层谋划能力,推动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二)开门办库,打造一流团队

新型教育智库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是要吸纳多学科、多机构、多部门、跨区域的专业研究者,组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二是要招募一批眼界高、视野宽、有多学科素养、胸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的高层次精英研究人员,造就一批拥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重大战略的参谋者、科学决策的建言人;三是要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组成若干能打硬仗、能打赢仗的精干的研究团队;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制度与人文环境,打破壁垒,建立与各方面力量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

(三)开放、灵活的人事组织与管理制度

新型教育智库主要支持研究的是国家宏观战略、教育重大决策、教育综合改革的难题,都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社会问题;新型教育智库既要对一些重大基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长期的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同时还须对一些现实、突发性重大问题开展短期或即时性的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构建开放、灵活的人事组织与管理制度,探索新型教育智库的人事组织形式、管理方式非常重要。

1.建立灵活的人事聘任与组织制度

突破现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事聘用制度,探索建立灵活、多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专兼职相结合、长短期聘用相结合、单聘和双聘相结合的人事组织与管理的新机制。根据研究工作的重心和特点,围绕重大的主题、项目和任务,以多种形式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研究、服务决策。

2.构建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考核与人事评价制度

在科研评价与考核标准方面,打破传统以学术性发表(论文、著作)等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以研究报告、咨询报告、政策建议和舆情研判等成果对党和政府的决策与政策制定产生的实际影响及社会效益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建立相应的人事晋升、激励奖励等制度。在职称晋升上,须明确以研究成果服务并影响决策的质量与贡献为重要依据,形成符合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的人事晋升制度,探索建立合理有序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人员流动与退出机制等,以确保智库研究与工作品质的一流与专业。

3.建立“旋转门”机制,打破政府、企业、智库人员流动的玻璃屏障

突破传统惯习与相关制度障碍,聘请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任职,在教育政策研究、咨询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型领导与同志,加盟智库,参加智库相关研究研讨、政策咨询、成果转化与形成等工作,发挥他们熟悉政策法律、熟悉政府决策过程与程序、政策制定与实践经验丰富又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综合优势。

(四)构建与智库相适应的成果孵化与形成机制

智库的核心价值是通过研究成果来服务和影响政府决策。如何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宏观战略和重大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是智库工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所在。

1.选题的性质和方向着力国家需求与重大问题

在选题的性质和方向上,须着力于国家的宏观战略性需求,着力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的需求,着力于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既要考虑前瞻性、战略性、时间意义上的长期的带有深度的问题,又要考虑现实的、应急性的问题。

2.建立研究成果的分类培育与孵化机制

根据不同选题与专家的研究基础,建立研究成果的分类培育与孵化机制。针对已有较好研究基础并且相关成果也已比较成熟的选题,可集中相关智力与政策咨询资源,精心打磨使其直接转化为政策建议等成果;针对基础与成果处于“中间”状态、尚待深入研究的选题,则进一步依托研究团队,组织精干的专业力量进行深化研究;对于全新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选题,尚无人研究或未有成熟的直接研究基础者,则通过充分的前期论证和筹划,以课题委托等方式,组织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3.建立循环推进式的成果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评审——反馈——修改——再评审——再反馈——再修改完善”的循环推进式的成果质量保障机制,就是要不间断、常态化、先内而外地组织相关主题领域的专家,通过研讨、座谈、意见征询等方式,对政策研究成果的适宜性、科学性、可能效果与风险等进行多轮内部、外部评审,并及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完善。通过多轮评审、反馈,必要时组织相关专家或团队帮助修改、打磨文稿,保障政策建议或预案的品质,倾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或方案,确保产出能为国家战略或重大教育政策决策提供科学支持的、高水平的政策成果。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