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必将影响教育学术价值观的转变

时间:2015-12-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朱旭东

智库建设是当前国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问题急迫需要有效解决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家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在国家重大战略制定、解决重大问题、满足各级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应发挥重大作用和价值,而高校又是智库建设的主体之一,甚至智库建设是高校在为国家社会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任务。

高校在传统上一直发挥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从理论上说这三者是统一的,而实际上高校教师会在不同方面承担着任务,其中科学研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在教育智库建设过程中教育科学研究应该为教育智库建设服务。也就是说,教育科学研究要直接为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制定、解决国家重大教育问题、满足各级政府教育政策制定服务,这与传统以学科逻辑,如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教育科学的学术研究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教育智库建设要推动教育学术价值观的五个转变。

要从为学术而学术的教育学术价值观向为国家重大教育问题解决、满足国家重大教育需求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教育学术研究从选题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都将发生深刻转变,选题一定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方法一定以调查研究为主要取向,研究过程一定以问题解决的逻辑为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转变直接决定了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的价值观转变,即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选题将会作为研究规划的主要对象。

要从发表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向多种形式的成果产出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把领导批示的政策建议、向两会提交的建议、递交给教育政策部门的智库专刊、教育舆情、决策参考、内部参考、媒体宣传、年度主题报告、连续出版物、成果发布会等都视为成果的形式,从而使教育学术的成果价值观发生根本性转变。

要从单纯以发表论文或专著为学术评价指标,向以多种取向的成果产生的学术评价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成果都将成为高校教师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鉴定、职称评定、任职考核、荣誉评选、出国进修机会评审等方面的依据,甚至推动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制定单列的教师职称制度,保障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人力资源。

要从单纯书斋式、“单兵作战”式的研究组织模式向协调、协作、合作等的协同研究组织模式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将以教育问题为导向,推动跨界、跨学科、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协调机制、协作机制,以合作协同为主要研究组织模式开展对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的研究来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体现教育学术价值观的转变。

要从单纯向学术圈子发表学术观点向为公众发表学术观点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促使高校教育学术研究者转变纯粹学者身份,开始承担起向公众及时解读政府发布的教育政策、释疑特殊教育事件等专业责任,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要向政府公务员、媒体朋友、普通百姓等广泛听取意见。

这里我们特别要讨论的是,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和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必须因地制宜,体现多层次、多类型的特征。任何一项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会给予地方政策实施的空间,因此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应当体现地方性、在地性的类型和层次特点,要鼓励地方高校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智库,展示其为地方的重大教育政策制定、解决地方重大教育问题和满足地方教育重大需求的教育学术价值观。

另外,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将会深刻影响到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的传播。高校教师在以问题为导向、以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解决问题为逻辑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特点,将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深刻影响,这种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所具有的意义才是最长远、最重要的。


我们期待着,中国教育学术真正实现经世致用的价值。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5年12月16日10版;作者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