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江立云:扎根生动实践,勇担新型智库时代使命

时间:2022-12-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江立云

今日之中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国际社会热切期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为人类进步作出新贡献。纵观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格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面对的发展大势,新发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是我们面对的战略格局。 

  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将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大势,担负起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神圣使命,以先忧后乐的情怀,秉上下求索的精神,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性、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植根实践、立足国情、洞察时局、把脉世界、引领航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式智囊可上溯至夏商时期,历朝历代精彩纷呈。现代意义的智库,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特色”彰显坚持中国道路、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发展;“新型”突出新定位、新机制和新模式。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坚决落实,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从国家高端智库到各地重点智库,再到各类专业特色智库、社会智库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智库话语体系,取得了显著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笔者通过多种方式,初步了解到全国27个省区市新型智库建设情况,结合智库工作实践,对如何扎根实践,勇担新时期新型智库的新使命有了一些粗浅思考。

  扎根生动实践,筑牢新型智库人才队伍。高端智库人才和高水平智库人才队伍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石。一是在丰富实践中夯实智库根基。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量生动实践的优势。借鉴天津市在社科界持续推进“千名学者服务基层”大调研活动有益做法,把生动实践作为培育提升智库人才的试验场。自2017年以来天津近万名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各类调研课题1425项,形成各类调研成果5000多项,大批智库学者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丰富的生产实践中汲取群众智慧,感悟思想的力量,其担当理念、学术水平、咨政能力都在深入实践中得到提升,此举在培育智库人才方面发挥了固基作用。北京、上海、重庆、湖南、陕西等地每年都设立一批重点调研项目,由重点智库来承担,都不同程度地在知国情、有专业、懂运作的复合型优秀智库人才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把好新型智库人才基本盘。以国家高端智库为牵引,各地重点智库为骨干,大量各级各类新型智库为基础的智库体系,强调以各地丰富多彩的改革发展实践为依托,狠抓智库建设基本功,狠练智库人才常备队,并在这一进程中培养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青年智库创新人才,将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战略考量。三是垒筑高端智库人才高原高峰。抓住疫情期间我国动态清零政策优势和海外高端智库人才回国、来华意愿加大的机遇,采取设立智库人才“特区”“聚集园区”等办法,引育结合,积极聘请吸纳国内外高层次智库专家,采取“实践育才+政策揽才+基地聚才+民间引才”的做法,着力会聚更多的专业领军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加强高层次智库专家队伍建设。四是探索构建中国式高端智库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吸引各方面有影响力的知名智库学者、具有丰富决策咨询经验的在职或退休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研究型高管等参与智库研究。可在几大直辖市等先行试点,探索智库高端人才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政策研究等重要岗位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加强国际学习交流实践,逐步形成中国式智库人才交流机制并加以推广。

  发挥制度优势,健全新型智库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走深走实的强大动力源泉。一是发挥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党管智库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极大增强智库学者“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适当借鉴优秀企事业单位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新型智库筹资、创收制度安排,增强造血功能,在大量的智库运行实践中不断提升。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借鉴国际一流智库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有益做法,比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等五项重要功能和实体性研究机构等八项标准,健全组织架构和章程,制定并实施科学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建立决策长效机制。借鉴欧美等国家做法,建立健全有关公共决策智库咨询的法律法规,把决策咨询纳入决策机制,使之制度化、法治化。主要包括:建立重大决策问询制度、公共决策咨询招标和采纳制度、政策实施的评估和调整机制、公共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利益表达和公众利益平衡机制等。四是完善机制体系。借鉴并综合北京、上海、河北、浙江、江苏等地有益经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给智库学者“松绑”,加大对智库研究人员在考核晋升等方面的激励力度。用足用好在智库研究领域的间接费用等政策。完善智库研究与评估机制、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成果评价与应用转化机制、智库与党政部门对接机制、智库与媒体合作机制、智库内外资源整合发展机制、考核激励与预警惩戒机制等,极大激发新型智库和智库人才的活力,更好发挥智库功能。近年来,河北省陆续出台新型智库经费、考评、试点等一整套新型智库建设管理制度,为新型智库机制建设积累了经验。五是注重新兴机制建设。信息时代,需要注重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有效机制,推动咨询服务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借鉴国际一流智库之间定期互访制度安排,加强国际交流机制建设。如:美国兰德公司和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经常互派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和日本综合研究所之间的人员频繁交流,这些交流机制使智库在互学互鉴中得到提升。

  整合优势资源,构筑新型智库强势矩阵。各级各类的智库资源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之基,级配合理的各级各类智库体系是发挥新型智库作用、体现大国智库担当的必备条件。一是构筑智库体系。进一步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依托丰富生动的发展实践,打造卓越智库、专业特色智库、个性鲜明的民间智库、资源丰富的基层智库群体。二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20》统计,全球共有智库11175家,美国以2203家遥遥领先,中国1413家,数量居第二,但缺乏标志性的、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卓越智库”,且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其中北京占42%。新时代将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着力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三是培育一大批骨干新型智库。发挥新型智库几个方面军的作用,特别是广大高校,高度重视调研和实践,以改革、发展、安全、政治、文化、生态、国际事务、党的建设等领域为主导,培养一大批优秀专业特色智库,成为新型智库体系的骨干。四是激发民间及社会智库活力。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超脱”于行政归属,像依托大数据兴起的阿里研究院、苏宁金融研究院等智库,机制灵活,活力满满。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智库的引导,连同有特色的县(市)镇乃至村等基层智库,将成为新型智库体系中扎根泥土的根脉。湖南省汨罗市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依托,逐步凝聚优秀寓外乡友资源,内外结合,打造政府智库,取得明显成效。五是整合各级各类智库资源。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链整合智库资源,政、产、学、研、用结合,各地结合各自资源禀赋,重点打造若干个特色突出、作用显著的重点智库,不搞千篇一律。除人才、资金、项目等“硬”资源外,还包括国内外高端智库人才培训、峰会、交流互访、媒体专访、参与国际国内重要文件制订、智库合作等“软”资源。整合“软”“硬”智库资源,提升智库工作质量。

  坚持需求导向,打造高品质智库成果。高品质智库成果是新型智库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发挥智库作用的关键载体。一是扎实开展调查研究。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特别是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工作,成为智库科研人员的行动自觉。借鉴天津、重庆、陕西、河南等地做法,广大智库工作者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向群众学习,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通过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用数据说话,以事实说理,切忌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把智库变成了纸库。二是高度重视研究方法。智库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要以丰富的实践为依托,以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深度访谈法等,开展深度分析研究,以及科学预测方法、定量分析和政策模拟方法,将学术研究成果向建言献策的体例转换,将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和决策者能够理解和使用的信息。三是积极强化数据库建设。聚焦智库各自研究领域,着力推进相关历史文献、案例资料、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情况等数据库建设,夯实智库研究的数据基础。建立并完善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库、方法工具库、专家人才库等,保障智库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立足中国实践的大数据资源,提升咨询服务能力。据国际数据公司2019年发布,中国“数据圈”在2025年将增至48.6ZB(泽字节),占全球27.8%,成为全球最大“数据圈”。四是着力打造品牌成果。在大量实践调研基础上,拿出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前瞻性和独立性的智库成果,包括战略性咨政成果、高端理论成果、重要媒体文章等。通过发布重要行业年度发展报告、重要指数,开展高端论坛,编写系列丛书等方式,积极打造标志性智库产品,引领相关领域研究和相关行业发展,努力提升智库在相关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五是积极开展高水平智库活动。高端研讨、论坛、峰会,以及交流互访、国际合作等各类智库活动都极大提升智库影响力。努力发挥各级、各地、各单位的积极性,形成智库活动“繁星满天”的局面。北京、上海、四川、江苏、海南等地都有品牌性的智库论坛,一些市、县,乃至依托有特色的村镇召开的智库会议,如天津社会科学院在蓟州区小穿芳峪村打造的小穿论坛,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品牌论坛。一些单位,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光明日报社等组织国际性、全国性重要智库研讨活动等,成为了智库品牌活动。

  畅通渠道资源,提升新型智库服务效率。智库成果的报送及转化渠道是智库发挥作用的“交通线”,提升服务质量、开展高水平服务是智库工作的“停靠站”和“终点站”。一是要进一步畅通成果报送和转化通道。优化并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各地智库咨政成果的报送渠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中央咨政直报点,覆盖各路大军包括民间智库力量。优化成果批示和采用告知机制,进一步激发智库学者动力。深度推进优秀智库成果的转化应用渠道,包括参与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法规制度、重大决策等相关工作,参与论坛会议、交流合作、采访宣传等,使更多优秀智库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扩大新型智库影响力。完善政府购买智库服务机制,规范智库有偿服务方式。二是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围绕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问题,强化问题和需求导向,注重开展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政策研究。积极承揽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决策咨询项目,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设性和操作性的决策咨询建议,打造可信赖的咨政服务平台。三是注重理论创新。聚焦学术前沿,突出国情省情市情研究,注重实地调查和大数据方法,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提升智库成果的内在学术价值,打好储备性研究的学术基础,夯牢新型智库的理论根基,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坚实支撑。四是开展舆论引导。发挥新型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特别是各式新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五是提供社会服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决策需求,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发布、论坛讲座等多种渠道,积极咨政建言、解读公共政策、提升公众人文素养,助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服务于企业需求、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担当时代使命,努力提升新型智库整体实力。能力和水平是新型智库服务国家和地方,发挥应用作用,体现中国力量的生命线。一是坚守新型智库初心使命。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咨政服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级高端智库和专业特色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聚焦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顺应时代大势,同步加强国家整体安全的战略研究。《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中国多家智库入选了全球“国内经济政策研究”“国防和国家安全研究”等领域最佳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8家中国智库连续三年入选全球百强智库榜单,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逐步提升。三是着力推进国际国内智库交流合作。发挥国家高端智库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国际重点智库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问题研究和人文交流,优化公共外交服务,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国内跨省、跨区域联合研究,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做优智库联盟、国际会议等交流平台,以高层次全国及国际性智库论坛、峰会等活动方式,加强与国内外智库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四是着力提升智库综合能力。要进一步固本培元,着力推进新型智库的决策支撑力、理论创新力、媒体传播力、社会塑造力、国际影响力。构建中国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和各地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鼓励智库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智库合作与竞争,努力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道路坚定不移,中国发展波澜壮阔,中国实践生动精彩。立足新时代的新实践,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肩负重要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扬帆远航。

  (作者系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工作部部长)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