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沈满洪:如何撰写经验启示类社科策论文?

时间:2023-08-31 来源:浙江社科 作者:沈满洪

无论是做工作总结、写理论文章还是呈送咨政建言,都离不开经验启示的提炼。撰写经验启示类社科策论文也是每一个社科学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但不少人写不出、写不好或者写出来的内容阅读对象看不懂、不认同。撰写经验启示类社科策论文也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结合多年的社科研究和实践经历,写此小文供同行参考。

Part01.准确把握经验启示的科学内涵和要求

经验就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也就是合乎规律性的理论提炼。经验可能是一个论断,可能是一种原理,也可能是一条规律。经验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经验必然建立在社会实践或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二是理论性,经验是通过人们的深入思考把实践上升到理论。三是合规律性,经验必定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

启示就是在本区域、本系统实践和提炼得到可以在其他区域、其他系统运用的经验。经验可以是仅仅适用于本区域、本系统,启示则不能仅仅适用于本区域、本系统,而要对其他区域、其他系统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浙江省是市场化改革的先行地,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全国适用,可以复制到全国。所以这既是经验又是启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飞地补偿”——金磐开发区模式,是“飞地补偿”中最成功的,但可复制性较弱,因此主要就是自身的经验。

教训就是错误、挫折中汲取的经验,实际上是从失败中得到违反规律的基本特征和合乎规律的基本要求。汲取教训可以节省探索和试错成本,因此,总结教训的意义不亚于总结经验。

狭义的经验是正面的,如“只有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才能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教训是反面的,如“‘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水’的体制壁垒必然导致治水的失败”。广义的经验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因此,常常使用复合词“经验教训”。

经验是某时某地某事件合乎规律的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启示是在他时他地他事件中同样适用的合乎规律的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由于两者具有“合乎规律的理论总结”这一特质性要求,因此,也常常使用复合词“经验启示”。

Part02.扎实做好提炼经验启示的基础性工作

经验往往是实践的当事人总结的。例如经验交流会上,一般由实践当事人代表作交流发言。善于总结提炼可以让其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经验,将一份成功变成几份成功。实务部门有非常善于总结经验的“笔杆子”,也经常面临只会梳理做法和成效、不会提炼经验和启示的苦恼。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承担经验总结的使命。但理论工作者也存在一个问题:缺乏实践情况的了解。因此,理论工作者作经验总结,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足够的真实信息,没有足够的真实信息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就提炼不出经验启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调查研究需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某个事件成功还是失败的判断。涉及对举措、做法及结果等一系列的判断。可以看到,有的所谓经验是建立在错误的举措、错误的做法、错误的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传递谬误的做法是千万使不得的。对于成功的事件可以做经验的提炼,对于失败的事件则需要教训的总结。

第二,成功的成效大小或失败的代价大小的测算或判断。第一个问题涉及的是定性的评价,第二个问题涉及的是定量的评价。成功的成效越大越值得总结经验,失败的代价越大越值得总结教训。成功的大小和代价的大小可能是涉及面的问题,也可能是总量的概念,还可能是平均的概念。

第三,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缘由的分析。成功有成功的缘由,失败有失败的缘由。而且在若干个缘由中需要把握关键的缘由。只有找准缘由及关键缘由才有可能对症下药。为此,需要寻找错综复杂的一系列因果关系。

第四,达到成功出现失败的外部条件的把握。不同的外部条件,即使相同的“原因”也未必出现相同的“结果”。条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条件组合,因此,需要把控不同条件组合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因果关系。

因此,调查研究绝非易事。学识渊博者可以做出“小商品,大市场”的判断;孤陋寡闻者只能做出“专业市场等于假冒伪劣”的命题。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一是调研准备。调研一定是针对某个现象、某个事件、某项政策的。调研前一定要事先把握这些背景情况,同时,要提出调研可能得到的观点或结论(在求证前就是理论假说)。只有这样,调研时才可能提得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提得出调研对象回答得了的问题。

二是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既是为课题组准备的,更是为调研对象准备的。包括调研目的、调研问题、所需资料、调研要求等在内的调研方案,是让被调研者做好调研配合的基础工作。调研方案明确具体,才能让被调研者安排什么人员接待、考察什么点、提供什么材料等。

三是调研实施。调研实施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信息交流的过程。调研实施既要按照调研方案完成“规定动作”,更要根据调研进展善于提出“自选动作”,特别是要善于提得出高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说,高质量的问题是蕴含高质量的结论的,无非是通过调研求证这一高质量的结论。一定要避免在调研时询问一些在网络上就可以检索得到的常识性的幼稚问题。

四是数据处理。如果有问卷调查,就需要对问卷做出统计分析;如果是案例调查,就需要对案例进行故事描述、原因分析、结果陈述、案例比较等;如果是政策研究,就要纵向比较前后政策的差异,横向比较不同地区的差异等。

Part03.认真提炼合乎规律的经验启示的要件

下面以千岛湖及淳安县为例说明四个要件。

1.描述“一个故事”。针对所要研究的主题,把故事发生过程、故事演进过程中的迭代升级、曲折离奇、故事的正反面结果等展示清晰。关于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淳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至少需要刻画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导致淳安县29万移民、29万亩农田被淹,导致从“甲等县”沦为“贫困县”,人均收入整整倒退20年,1978年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第二个阶段,千岛湖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一方面使得淳安县成为全国旅游大县,另一方面因为特别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导致淳安县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趋缓,与周边的建德市、桐庐县的增长速度拉大了。第三个阶段,千岛湖引水工程实施,杭州市、嘉兴市喝到了“农夫山泉”一样的原水,但是淳安县的经济发展从浙江省山区26县的前列倒退到中列。

2.揭示“故事逻辑”。故事发生的内在机理、故事当事人的内生动力、故事发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满足华东地区的供电,服务于我国尽快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这是国家的大局。千岛湖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景观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千岛湖引水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杭州市、嘉兴市1600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可见,故事演化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大局”。由此说明,对于淳安县而言,并非内生动力而是外部压力。

3.展望“故事演化”。“故事逻辑”侧重的是实证分析,阐述为什么会发生;“故事演化”侧重的是规范分析,阐述故事应该怎么演进。“小局服从大局”是毫无疑问的,在短期更是别无选择的。但是,也不能长时期“只顾大局,不顾小局”。正是基于此,我们课题组根据千岛湖的定位和淳安县的县情,提出了“关于建设千岛湖特别生态功能区的建议”。该建议被省委采纳进而转变成杭州市人大的立法和省人大的立法认可,只是题目修改为《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条例》。我们课题组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要以特别的体制、特别的投入、特别的政策、特别的考核实现特别的保护和特别的发展,走生态共富之路。

4.提炼“故事理论”。根据故事的分析,或一系列故事的比较,需要提炼出理论。针对淳安县生态保护的实际,大致上可以把理论思考概括为: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是全国的大局,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淳安县特殊严格或严苛的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给予淳安县特殊的生态补偿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的国情下,淳安县这样的地方既不可能移民,也不可能“躺平”,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而且绿色的成色更深,是深绿发展;依靠淳安县自身的力量完全走向深绿发展,还是有难度的,国家和省市都要支持淳安县的深绿发展;也许依靠深绿发展,淳安县还是赶不上省市的发展水平,这个差距就需要财政转移支付保共富了。

Part04.在实践中探索撰写经验启示的案例分析

案例1:一种方法。在总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坚持系统观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这是一个中心思想句,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系统思维、掌握系统方法。这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回答“为什么”。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都是大系统,全社会要追求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是高度关联的,因此,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坚持系统论方法。第三步,需要回答“怎么做”。如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从规划上统一谋划,相互衔接;从实施上分工实施,相互协同;从评价上数字生态,信息互通。总而言之,要妥善解决地上地下、上游下游、左岸右岸、陆地海上等一系列关系。而且,系统方法不仅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也是针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为此需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妥善解决“条”与“条”、“块”与“块”、“条”与“块”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运动员”与“裁判员”合一的问题。第四步,需要回答“怎么样”。按照系统方法,根据阶段特征,我国完成了从“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的转变,实现了生态环境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所以,学理分析在经验启示总结中十分重要。

案例2:一个论断。在总结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坚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一个中心思想句,这是第一步。本身就要基本反映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第二步,要阐述“为什么”,坚持战略定力,就会产生滚雪球效应,战略实施的成效越来越大、越来越好;一任领导一张图,会导致资源配置分散,一事无成,前功尽弃。第三步,要阐述“是什么”,主要回答战略谋划“是什么”。浙江省是如何坚持战略定力、推进战略深化的。从绿色浙江到生态省、从生态省到生态浙江、从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从美丽浙江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方面,20年来,历任省委省政府坚持“绿色底色”;另一方面,历任省委省政府不断推进战略的迭代升级,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实现从单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升华为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等综合内容;从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实现了从满足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升华为满足生态环境审美的需要;从美丽浙江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现了从生态环境外在美升华为生态文明的内外结合的美。第四步,要阐述战略实施“怎么办”。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需要生态文明战略举措的保障。浙江省通过四轮“811行动计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轮是“环境污染整治811三年行动计划”,第二轮是“生态环境保护811三年行动计划”,第三轮是“生态文明建设811三年行动计划”,第四轮是“美丽浙江建设811五年行动计划”。由此与战略深化形成呼应。第五步,要阐述“怎么样”,也就是战略实施效果。建成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建成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千万工程”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递增。经验提炼仅仅回答“怎么办”和“怎么样”是不够,“为什么”“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案例3:一条规律。在溯源新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对磐安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是很高境界的富”做了深入调研。调研中确实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的真理伟力,也发现“生态共富”的基本规律。一是需求拉动效应。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人们对优质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递增的趋势。需求递增就意味着生态价值的增值。可见符合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需求递增规律和生态价值增值规律。二是供给推动效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工作的政策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对乡村的重点支持,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加上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递增,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的持续缩小。可见符合发展经济学中国家战略推进型发展的规律。三是贸易联动效应。生态产品的供给者往往是农村居民而需求者往往是城市居民。磐安县高山茭白等可移动的生态产品物质流从乡村流向城市,而价值流从城市流向乡村。城市居民获得的是绿色享受,农村居民获得的是绿色收入。磐安县“花溪民宿”等不可移动的生态产品,人流、价值流均从城市流向乡村,同样使得城市居民获得绿色享受,农村居民获得绿色收入。可见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双赢规律。这就是生态共富的机理。

作者:沈满洪(浙江省社科联原兼职副主席、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理事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