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郭素玲:粮食主产区农业低碳转型困境与化解

时间:2015-07-14 来源:湖南智库 作者:admin

郭素玲:粮食主产区农业低碳转型困境与化解(图1)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增加,纷纷制定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经济低碳化转型。低碳经济正日益成为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①杨园华、李力、牛国华等:《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中的锁定效应及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第16期。。农业是重要的低碳经济领域,受资源环境影响较大,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经济发展看,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型,需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发展低碳农业是重要的策略。

一、低碳转型,农业为首

(一)高碳农业的双重劣性

    由于农业生产惯性,当前我国农业仍呈现高碳化特征,以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换取高产出。在当前粮食安全形势趋紧的背景下,高碳农业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化学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等高碳农业技术支撑我国实现粮食十连增。但十连增的背后却是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和农业资源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这样的增产蕴含着较大风险,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高碳农业粮食增产与不可持续双重性问题突出(图1),一方面依靠高物耗、高能耗换来高产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但同时碳排放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农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这种高碳农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为越是在农业资源短缺情况下追求农业的增长,其后果越会导致化学品等各种投入的增加,投入产出就越不合理,农业和农村就越失去可持续的基础。

 

    目前,在粮食大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化耕作、大量投入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产品造就了农业产值连年攀升的辉煌,但却伴随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业投入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粮棉油生产大省、畜禽养殖大省。但从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产值的增长与化肥投入量增加、农业机械化耕作提高关系密切。从2000年到2012年,河南省粮食产量从4101.5万吨增长到5638.6万吨,增长37.48%,而化肥的折纯量却由420.71万吨增长到684.43万吨,增长了62.68%,农业机械总动力由5780.6万千瓦时增加到10872.73万千瓦时,2012年比2000年增长85.9%,大大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化肥投入增加对粮食增产作用明显,施肥成为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化肥使用不合理尤其是过量使用,已经引发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问题赵曦阳:《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乡村科技》2012年第8期。 ,且利用效率呈现递减趋势。耗费大量能源的农业化学品生产,会形成巨大碳排放;农药、化肥等化学品长期超量投入,农业面污染严重,再加上农民对土地重用轻养,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农产品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土壤固碳能力下降,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业持续发展受限。同时我们看到,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农业机械大量消耗化石能源,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机械质量和操作技术落后又会导致土壤油污污染加重。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农业效益的化学农业发展道路急需改变。
 

(二)低碳转型的不二选择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于国家安全关系重大。从全局看,对化石能源、农业资源高度依赖、高度消耗的高碳农业生产,依靠高投入为粮食增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功不可没,但却引起了农业污染,进而带来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因为高碳农业特别关注数量增长、产出增加,而对质量安全、资源能源消耗、农业生态环境不加关注。这样的农业增长方式,是难以持续的。可持续发展是涉及人类存亡的重大问题,低碳经济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思危:《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对传统化学农业、机械化农业等高碳农业的依赖,走低碳转型之路,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持续保障。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2013年12月结束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低碳农业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有效途径胡新良:《低碳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 黄艳锋:《发展低碳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中国农技推广》2012年第10期。 。农业是碳源,但更是碳汇,是其他产业难以替代的,以增产节投控排放为特征的低碳农业,通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发展节约型农业提升其固碳能力和固碳效率茆训东:《增产节投控排放低碳农业优环境》,《江苏农村经济》2010年第11期。 ,优化农业持续发展环境。低碳农业是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碳汇、高效益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

二、农粮为大,问题难解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和支撑,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农业产出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河南为例,河南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承载着重要的粮食安全责任,近年来以占6%的耕地为国家贡献约15%的农业产出。粮食主产区农业增长方式低碳化转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关系重大。

(一)农粮产值大,增产责任重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从2006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超过1000亿斤之后,粮食产量保持在千亿斤以上,不仅保证省内粮食供需平衡,而且每年向他省调出约200亿斤粮食,为保障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近年来的粮食生产情况看,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到了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0%。当前,世界粮食生产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不断膨胀的人口压力,粮食的刚性需求增加而供给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在粮食安全保障理念支配下,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的责任和压力在不断增大。近年来,河南省耕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依靠耕地面积增加实现增产的能力不断下降,在没有更好的粮食增产技术替代的情况下,化肥、农药增产依赖仍将在较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依赖,农户长期习惯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实现增产。化肥和农药是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约束的农业现代投入要素,在化肥施用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农民维持土地产出就需要施用更多的化肥,似乎陷入了“施用化肥——土地贫化——施用更多化肥——土地更加贫化”的恶性循环何安华、楼栋、孔祥智:《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农村经济》2012年第2期。 。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大量甚至过量使用带来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影响农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在低碳农业高增长效益未充分发挥之前,其市场空间很难实现较大拓展。

(二)避险顾虑多,创新意识少

    低碳农业是新型的农业发展形态,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低碳农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不高,示范效应不强,需要全社会树立低碳经营和建设理念。当前,在有限的耕地资源禀赋条件下,河南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粮食产出关联度极高,农民习惯性地认为只有高投入才能换取高产出,继而对低碳农业技术的增产效果存有怀疑,认为强调低碳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粮食产量势必受到影响,甚至大面积减产,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低碳农业发展依赖于低碳技术创新,而低碳农业技术多属新兴技术,创新前景不确定,风险性依然较高。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自然会选择比较稳定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农户低碳农业经营和建设意识不强,还未充分认识其真正的增产与持续发展的价值,农户认知造成了对低碳农业发展普遍持观望态度,甚至采取抵制做法,难以自觉践行低碳农业。

(三)科技资源薄,研发能力低

    技术创新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杨培源:《低碳农业发展中政府的生态责任》,《山西农业科学》2012年第4期。 。农业是典型的自然环境依赖性产业,良好农业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是发展的基础。低碳农业实现农业持续高产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变耕作方法、实现固碳增值,急需农业科技创新来改善生态环境。农业“低碳化”转型,是对高碳农业的根本性变革,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但目前最大的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杜受祜:《低碳农业:潜力巨大的低碳经济领域》,《农村经济》2010第4期。。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河南省低碳农业技术研发成果不足,核心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拥有力不强。再加上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足,现有的科技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低碳农业效能不能有效发挥。在关键技术领域,国际上种业高新技术被少数种业寡头企业垄断,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缺乏高固碳低排放的作物品种、动物品种,化学化替代技术难以突破、自然环境优化技术创新不力。

(四)业者素质弱,规模效益难

    农民是践行低碳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关键,其低碳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低碳农业方式的选择,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工业比较利益的吸引,近年来,河南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劳务输出大省,农业从业者老龄化、妇女化现象严重,从业者素质有所下降。同时,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使河南农业兼业化严重,农民为省出更多时间获取更高的非农劳动收入,往往用省时省工的简单物化投入、大机械化收割代替精细农田管理,高碳农业生产倾向明显,低碳农业技术采纳意愿不强。同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也影响低碳农业发展步伐。农业分散化经营,难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更难以创造低碳农业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人均土地面积少,农业生产地块小,土地细碎化,使得测土配方施肥、休耕轮作、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低碳技术措施的实施成本极高,农民没有积极性,低碳技术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往往使得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的使用成本极高,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金书秦、沈贵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困境摆脱与绿色转型》,《改革》2013年第5期。而且会阻碍大规模低碳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给低碳农业转型发展带来困难谢淑娟、匡耀求、黄宁生:《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2期。 。因为低碳农业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低碳农业依赖于大规模的低碳技术应用,否则单一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的空气、土壤、水等生态环境无疑会受到影响和污染,难以达到低碳效果。实地调研发现,土地规模经营,能降低物质投入成本,加快低碳农业技术应用,有效提高农业产出。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有利于低碳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低碳转型。近年来,河南省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不能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求。至2013年,河南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2824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9%胡心洁:《河南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4》,[EB/OL].http://www.zg3n.com.cn.2014-01-20. ,但土地流转面积规模仍偏小,不能满足低碳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谋略新策,臻善机制

(一)粮食安全新谋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未来农业发展,不再一味强调数量增长,而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质量安全。产品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保障、产能增加,与农业的低碳转型密切相关。低碳农业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转变。未来推动农业持续发展,一定要自觉践行粮食安全的新战略,紧抓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尽快实现农业低碳转型,在新一轮的农业国际竞争中,走在低碳农业发展的前列。当前,低碳经济还是高觉悟性经济刘传江、刘洪辞:《生态文明时代发展范式转型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树立低碳农业发展观,成为农业低碳转型的前提。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并将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根据低碳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部门要探索和制定科学的低碳农业发展策略,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业人员低碳意识,加大资金投入。科研研发机构和农业生产者要自觉以低碳农业发展为重点,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三重效益,将低碳生产变成自觉行动。农民应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和优先使用低碳技术进行生产的习惯,消费者也应形成低碳消费理念,优先认购低碳绿色农产品,形成市场倒逼机制,淘汰高碳农产品,促进农业由高碳转向低碳。

(二)彰显农业三重效益

    技术突破是农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低碳农业发展要求加快低碳农业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低碳农业技术在实现节能增效、增强农业产出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增强农业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关键低碳农业技术成果不多,储备不足,限制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能力。为此,实现农业低碳转型,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发展路径,彰显低碳农业优势。低碳农业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在进行农业低碳技术创新中,要走弱化农业“碳源效应”、提高农业碳汇能力的技术创新路径。推广应用节省型农业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以及农作制度创新技术是现阶段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所在柯福艳、黄伟、毛小报:《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技术路径及支撑体系研究》,《浙江农业学报》2012年第4期。 。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在西方,为此,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农业科技市场,加强国际合作,高起点起步,寻求农业跨越发展。

(三)打造低碳农业品牌

    低投入、高产出是低碳农业的基本特征,低碳农业的发展能为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增产增收。但受当前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低碳农业的高收益还未能充分呈现。为此,政府要积极扶持种植大户,以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为重点,建立低碳农业示范园区,加强指导,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户采用低碳农业技术,实现低碳生产。在低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要按照低碳发展要求,通过清洁生产,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数量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在此基础上打造“三品”生产基地,打造低碳农业品牌,提高低碳农业比较效益,增强低碳农业的竞争力。

(四)扩拓低碳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是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农业低碳转型要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为促进农业低碳转型,要创设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环境,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夯实农业低碳转型的基础。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能较好地实现延链增值,提高农业附加值,扩大低碳农业实施效益。在低碳农业发展中,要鼓励土地向带动性强、集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集中,增强示范效应。

(五)强化农业人才支撑

    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农业产出效率的大幅提高、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等都需要加强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要顺应农业低碳转型的形势,加强低碳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低碳农业人才迅速成长成才的新环境。农业从业者素质直接影响着低碳农业的意识和低碳农业发展的效益。为此,在低碳农业发展中,要加大农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和科技素质,大力培养低碳实用农业人才,提高农民的低碳意识,打造一批低碳生态意识强、技术水平高的高素质农业从业者队伍,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人才支撑。(《求索》2015年 第2期)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