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中央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后又一个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与新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产业兴旺”是第一位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虽然“病症”各异,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由此可知,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促进农业供给体系和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供给的有效性,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和改变农业弱质低效的状况,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湖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常年在10%以上,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农业供给与需求结构性失衡这一农业发展中的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在湖南显得尤其迫切。
一、我省农业供给结构问题与成因
我省农业供给结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失衡”:
一是品种结构的失衡。农产品周期性的供过于求与周期性的供不应求矛盾突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总体供过于求与“植物少油”、“动物少奶”现象并存,农业的多功能开发不够,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新兴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是品质结构的失衡。初级低质农产品过剩,绿色优质加工农产品不足,产品质量难以追溯。
三是市场结构的失衡。农业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国货、省货入库,洋货入市。早梗稻、杂交稻卖不掉,大量积压,而泰国米、东北米大量进入湖南的市场、超市。
归其原因,其中重要成因之一则是市场信息失灵。
一是从供需信息反馈分析,目前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设滞后,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资源缺乏、可靠性差,农业生产经营者无法根据消费者信息及时安排生产与合理布局,从而“过剩”和“不足”等结构失衡问题随之产生。
二是从供给侧要素配置分析,当前农业供给侧慢变量无法匹配需求侧快变量,需求侧信息不能有效对供给侧要素配置起引导作用,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农业供给结构失衡。
三是从产业链视角来分析,主要是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之间耦合性差,农业信息得不到有效整合,产业链协同“梗阻”导致生产与消费的匹配性差。
二、“互联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互联网+”是当代信息技术的风口浪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拓展、深入,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的今天,互联网与农业的加速融合,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路径。
一是嵌入并作用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农业物质、资金和信息流的融通,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
二是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不仅是重要的农业技术手段,而且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的重要经营方式
三是对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解构,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率。
四是可以驱动解决农业总量、品质、效益等问题,促进农产品供求总量、结构的平衡,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点,提高农业供给结构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互联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乡村振兴的方向与路径
1、信息农业、智慧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依托互联网“大智移云物”(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兴技术,通过农业生产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化、生态化改造和实现产业链管理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使供给更好地响应与匹配需求预期,解决农业非理性周期性波动,应对总量“刚性”需求快速向品质“弹性”需求转变过程中供需不匹配问题。
①大数据服务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运用大数据来分析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优化方向,分析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特点,并以此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
②智慧农业促进精准农业、质量农业的实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专业制造和品质管理,通过智慧农业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生产、品质提升,应对农产品总量“刚性”需求向品质“弹性”需求转变的需要。
2、电商农业、平台农业:重塑农业供应链。依托“互联网+”信息传递“跨界、无损、前瞻”与技术扩散溢出性、平台化等特性与功能,围绕满足新兴市场需求和破解传统农业交易、流通低效率问题,通过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全程的“电化”和“网化”解构重塑农业供应链,优化农业供需对接市场结构。
①“互联网+农业供应链”构建。利用互联网对农资供应领域,农产品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经销领域和农业服务全过程的农业供应链进行改造,包括订单生产、渠道替代、平台整合等。
②农业电商模式创新重构农业市场体系。重点发展B2B、O2O、B2C、B2B2C等新兴业态,对传统农业交易流通方式再造重塑。
3、分享农业、共享农业: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依托互联网社会化、市场化主导的思维方式,“合作共享、催化激励”等特性和功能,推进农业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生态资源等要素配置手段创新和制度改革,打通市场、政府、企业及农户各环节,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支撑与驱动农业供给结构的优化。
①农业众筹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探索三权分置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工具相结合,以农业众筹模式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②互联网金融化解农业融资难。通过大数据征信和互联网平台实现风险控制,应对缺乏信用记录、征信难问题;通过微型贷款和电商平台下沉投融资渠道,应对单笔贷款金额小、管理难问题等。
③新农人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现代企业等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进军农业领域,形成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行业协调邮寄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社科院举办的“贯彻发展新理念 转型升级补短板——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
相关链接
省社科院举行“贯彻发展新理念 转型升级补短板——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