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何昌盛:为民谋利取信于民

时间:2019-08-2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何昌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作为就业服务部门,落实总书记指示,就要提升就业困难人员的自信心,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心理疏导化心结。就业困难人员大都缺乏自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看劣势多、看优势少。就业困难人员若能在面对自己“劣势”的同时,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则能重拾信心,建立健康、积极的求职心态,从而促使就业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心理疏导,是提升就业困难人员自信心的基础。一方面,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克服自卑心理,尤其要通过寻找其自身优点,以达到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克服恐惧心理,特别是对于对自身劳动技术和劳动能力缺乏自信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循循善诱引导其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劣到优,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克服“完美”心理。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引导和启发他们从“不完美”的事做起,从“不完美”的岗位干起,从“不完美”的目标实现起,进而一步步体现人生的价值、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目标、一步步感受人生的美好。    

技能培训强素质。缺乏技能,是所有就业者就业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对此,要从三方面入手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一方面,要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切合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和地区总体就业需求进行,以帮助参加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另一方面,要把握培训对象,重点培训未转移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要动员“零就业家庭”和生活困难家庭的人员及其他适合人群参加培训。同时,要保证培训质量,让参训者既获得好的知识,更获取可学、可用、能用、好用的实际技术和实践能力。  

岗位指导助择业。就业困难人员缺乏就业信心、难以实现就业,还与择业观念有关。有的戴上有色眼镜看“自己”,有的戴上有色眼镜看“岗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认知出现了错位。有的自我认知错位,缺乏自信,错过机会。有的岗位认知错位,导致供与需出现失衡、薪酬待遇与自身条件出现失衡、理想期盼与现实状况出现失衡。做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岗位指导,一要强化吃苦观念,二要强化实践观念,三要强化“先就业再择业”观念。  

政策扶持增动力。由于就业困难人员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应对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要保证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的平等地位,政府政策的扶持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要抓好信息扶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信、QQ、板报、宣传册、宣传单等平台,广泛宣传就业扶持政策,及时告知就业岗位信息,使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到独特、精准、及时、有用的信息扶持;要抓好岗位扶持,通过专场招聘会、政策性安置、政府购买岗位、用人单位定向招用以及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要抓好社保扶持,严格落实一次性再就业政策补贴、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要抓好创业扶持,确保各项创业扶持政策落实落地。    

体制创新稳保障。提升就业困难人员自信心、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需从体制上创新、发力。一方面,要创新体制,保障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就业”。另一方面,要转变职能,保障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优质就业服务。再一方面,要完善配套,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长效机制,逐步将现有的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过渡性办法、对应性政策,上升为普遍性、长效性的实现机制。

(作者系永州市就业服务局局长)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8月2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