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童中贤等:把握大逻辑打造开放崛起新高地

时间:2016-12-0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童中贤等

把握开放崛起大逻辑

打造开放崛起新高地

导读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最强音,三湘儿女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导航仪。

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战略,我们有信心、有基础,但也必须认清差距与难点,方能有的放矢、攻坚克难。比如要实现开放崛起,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全省上下的开放意识、补齐开放型经济“短板”——如何增强?如何补齐?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童中贤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战略。这是立足湖南实际、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的务实选择。面对新挑战、新使命,湖南唯有大开放,才能拓宽发展视野、赢得发展先机、跻身发展前列,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只有深化开放、加速崛起,才能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质效和竞争能级,加快由“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迈进。

开放是内陆地区跨越崛起的必由之路

开放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湖南作为内陆省份,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使省域发展获得新动能;才能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发挥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使省域发展获得新空间;才能在主动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中促进湖南生态文明建设,使省域发展获得新活力;才能在不断扩大区域互利合作中率先在中部实现崛起,使省域发展获得新平台。

开放是实现后发追进、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一规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空前提高。世界银行2008年发布报告称,全球有13个经济体实现了持续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国家发展是这样,省域发展也一样。我国沿海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开放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符合以扩大市场、深化分工、发挥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协同共生规律,抓住了开放,就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今天,只有把一国一省的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才能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要素、市场机遇和先进经验,实现由弱趋强、后发跨越。

开放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举措。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实施开放崛起新战略,就是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有成效的开放型经济,建设更为民主、公正、和谐的现代开放型社会;就是既立足湖南,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与各国、各地互利共赢。

湖湘文化蕴涵着鲜明的开放创新基因

湖南有“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湖南虽地处内陆,但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兴盛之地,多元文化在此交汇,有深厚的开放思想积淀,湖湘文化是一个开放创新的体系,蕴涵着鲜明的开放创新基因。到近代,湖南人实现了观念的全面更新,开放性、前瞻性和进取性成为主流意识,无数先辈将眼光投向广阔世界,湘人魏源率先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众多仁人志士冲出湖南经略天下,在中华文明近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

湘籍领袖毛泽东非常重视开放的重要作用。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就指出:中国应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他主张“向外国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全部开放,全部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发展我国与外国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湖南开放发展取得了卓著成就。近年来,我省开放平台逐步完善,形成了“一电(省电子口岸)、二空(长沙、张家界航空口岸)、三水(岳阳、长沙、常德水运口岸)、四公(衡阳、湘潭、永州、湘西州公路口岸)、五铁(长沙、郴州、怀化、娄底、株洲铁路口岸)、六区(衡阳、湘潭、岳阳、长沙综合保税区,郴州出口加工区,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的口岸开放体系,口岸数量居中西部前列。此外,湖南对外通道大幅增加:航空口岸开通了长沙、张家界至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地区)63条国际(地区)航线,水运口岸开通了岳阳至香港直航和至东盟的接力航线,铁路口岸开通了长沙至欧洲、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新兴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些都为湖南新一轮开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拓展内陆省份全面开放崛起新路径

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充分利用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湘品”国际新空间。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从主要依靠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转变为主要依靠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提升竞争效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应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新技术、新业态,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应把扩大服务业开放、切实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不断提高湖南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能效应。

构建多边开放合作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大局,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中三角”,实现“三角联动”;充分发挥毗邻“两广”、对接东盟的区位优势,做活开放大文章;加快做大做强做优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带动环长株潭城市群和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开放崛起新平台。大力推进国家级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高端平台建设,努力在建设开放平台、拓展开放空间、提升开放水平等方面探索新经验,争取成为全国内陆省份推进开放崛起的开路先锋。充分发挥“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的作用,提高城市国际化品位与现代化魅力。

激发深化改革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开放会涉及利益的调整,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在新一轮开放中,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应该矢志不渝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系统改革,强化基础支撑;聚焦专题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探索试点改革,塑造体制优势。要坚持创新引领,完善一系列机制,用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去推进开放崛起。

(作者系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琳:以更强更优开放平台 力促湖南开放崛起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必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然而,经济开放度较低一直是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其中开放平台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弱小更是一大“瓶颈”。大开放需要大平台,湖南要实现开放崛起,必须着力打造更强更优的开放平台“升级版”。

“十二五”以来,湖南开放平台不断夯实。目前已拥有4个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134家省级及以上园区,平台数量位居中西部前列。但这些平台普遍存在承载、集聚能力较弱问题,具体表现为:

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外通道不畅。交通、物流等在规模总量、技术等级等方面有待大力提升。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港口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航运优势难以发挥。如我省唯一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岳阳城陵矶港至武汉航道的通航能力较低,已成为湖南对接长三角地区的“掣肘”。

以枢纽口岸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增长极尚未形成。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实施了先沿海后内陆的梯度推进式空间布局,湖南的临港经济、临空经济以及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都滞后于沿海地区,依托枢纽口岸保税、物流、园区、通关一体化的临港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比如以岳阳城陵矶港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更未形成产-港-城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园区经济外向度较低,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较为缺乏。2013年,全省80个省级以上园区利用外资占全省总量的36.6%,有40%的园区利用外资为零,13个国家级园区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仅为20.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80个省级以上园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例为45%,有30%左右的园区进出口为零。园区经济外向度较低,在主体上表现为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效应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近些年,我省园区在政策导向下,培育了工程机械、汽车、食品、烟花爆竹等产业集群,但由于缺乏外向度高、具有强大辐射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使得我省依然缺乏像河南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庆“5+6+800” (5大品牌商、6大代工商、800家零部件厂商)笔记本产业集群这样的优势产业集群。2015年,河南富士康一家企业的进出口额就达3105亿元,而我省进出口总额才1825亿元。

培育打造我省开放平台“升级版”的对策建议:

——以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为切入点,构建“一江两扇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 “一江”即长江黄金水道,以岳阳城陵矶港为桥头堡对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地区,连接太平洋;“两扇”即“西南扇面”和“西北扇面”。“西南扇面”,是指通过开通长沙-广西-越南的国际货运班列,以及达到北部湾、珠三角水运口岸的铁海联运,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而连接印度洋;“西北扇面”,是指通过开通株洲-新疆-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深化与新疆、内蒙古、兰西城市群以及中亚和欧洲的合作,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而连接大西洋。如此,可推动湖南从开放的“外围”区域转变为“中心”区域。

——强化功能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承载力。一是加大政策力度,支持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业务,鼓励开展研发、配送、采购、结算、展示、设计等业务,完善相关功能;二是重点支持在岳阳建立湖南航运交易所,建立集“平台监管、数据处理、政策发布和国际物流动态”于一体的电子口岸,与长江流域地方电子口岸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是重点扶持岳阳城陵矶港发展临港产业,将全省大运力工业配置在岳阳长江经济带,推动港-产-城协同发展,打造湖南新的增长极。

——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打造高开放度的优势产业集群。以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为依托,以“飞地经济”为载体,以利益共享机制为纽带,以创新共建共管机制为保障,强化湖南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在共建园区承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中,注重“补产业链式”“强产业链式”承接,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并着力将这些产业培育成为连接国际大市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

——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开放政策促进机制,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者系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建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


侯俊军: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湖南“有质量走出去”

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推进有质量走出去”。加强标准化建设,打造湖南国际竞争综合优势,提升湖南“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是助推湖南开放崛起的一个具体抓手。

标准问题已经是市场经济中不可能回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项先进技术成为专利可能影响到一个或几个企业;但如果这项技术上升到标准,成为产业发展的秩序和规则,就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如果这项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其影响范围就会超越国家界限,进而成为国际竞争优势。

标准也是各国贸易投资壁垒的主要载体。很多国家视国际标准竞争为战略性问题,采取各种措施来争取国际标准竞争的主动权。一个国家的标准一旦被国际市场所接受、采用,或者成为国际标准,将会使本国企业获得基于标准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投资垄断优势,从而提升本国和本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能力。反之,则只能在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被动地接受其他国家制定的标准,失去利益分配的主动权。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鼓励、支持标准制定和研究,连续获得国家标准创新奖和贡献奖,取得了不俗成绩。但相对于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全国标准化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

整体规模不大,氛围不浓。无论是从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来看,还是从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以及承担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工作的情况来看,我省的标准化工作都还相对落后。特别是与北京、深圳、山东等省市的标准化工作相比,整体规模还比较小,整个社会标准化氛围不够浓厚。

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省承担了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即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ISO/TC264)和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的工作,对两个行业的生产研发、国际市场拓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这样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在湖南还太少,专业人员也比较缺乏。

激励政策不完善。虽然目前每年都有财政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标准的制定和研发,但整体上还比较缺乏激励标准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比如应如何支持制定可带动湖南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标准?与之相对应的出口、投资、税收激励措施也比较缺乏。

在推动湖南开放崛起的新征程中,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营造“标准湖南”氛围。标准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泛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标准制定,将湖南不断提升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综合显现出来,并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能力。在全省掀起制定标准、使用标准、标准引领的浪潮,全面打造“标准湖南”,为湖南的开放崛起和“有质量走出去”奠定基础。

提升湖南标准的国际化能力。在制(修)定具体标准时,应尽量与国际标准相衔接,采用国际市场认可的方式组织制定标准,运用国际市场认可的规范术语进行表述,提供多种国际语言版本。围绕湖南战略性产业,以现有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为基础,积极推动省内标准化专业人员更多进入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平台担任职务、承担标准化工作任务。

积极参与东道国标准建设。积极参与东道国的标准建设,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一个新趋势。有对外出口、投资的湖南企业,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车集团等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对外投资、工程建设所在东道国国内标准的建设,将湖南标准因素主动渗透进当地标准体系。可在东道国通过技术支持、学术宣讲、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励当地政府和企业接受、使用湖南标准。

出台激励标准输出的举措。鼓励按照湖南标准生产的产品出口,鼓励按照湖南标准设计、施工的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工程承包的考核和财政补贴体系中引入“是否带动湖南标准输出”选项。在对外援助中,对能够认同、接受中国标准的受援国家,给予政策、资金与项目上的倾斜。充分发挥所担纲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平台作用,强力发出湖南企业的声音,全面带动湖南产品与服务的整体出口。

(作者系湖南大学教授)


(编辑:童中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