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周萍:营造绿色生活机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

时间:2020-02-2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周萍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事件警示我们,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无论现代技术如何发达,我们依然不能回避“天人关系”的哲学问题,应完善相关机制,主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活。

——稳定生态和谐系统,重在健全绿色治理。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和谐系统,不能为所欲为、陶醉在所谓的科技对自然界的一次次征服之中,否则,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与伤害将无法估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应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有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和监管机制。

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确保绿色治理的有效性。应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和习惯性阻力,构建约束、激励双管驱动机制,不断完善各行业绿色法规。比如设置严格的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增收高额惩罚性赋税;确立选择性市场激励机制,以奖惩分明的精细管理,实施引导性与强制性结合的绿色行为规范,促进生成节能、低碳、节约、注重循环利用的产品与生活方式。

——确保人类生命健康,力在绿色产品替代。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一些“便捷”“高效”“合成”生活用品已然深入生活,甚至成为人们的依赖和向往。然而这些用品的背后往往是“高污染”“高消耗”“高辐射”和“化学效应”等在支撑。一些人对“高级”生活方式的追捧,事实上已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乃至正常繁衍。

鉴于此,我们应更加科学理性地选择生活产品和生活方式,逆向调节已逐渐固化的追求“高级”的消费观,转而推崇绿色生活。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替代是实现绿色生活的最基础保障,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的最直接手段。要让绿色消费需求拉动绿色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加速企业生产模式的绿色转型升级。

——深植生态文明理念,强在绿色文化教育。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写入了党章。生态文明理念是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政府制定绿色发展激励机制、企业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居民实现生活与消费绿色转型,都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

倡导并深植生态文明理念,需要将绿色教育融入社会各层面,全面提升公民的绿色素养,进而达到绿色文化与绿色发展的统一。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阶段,鼓励绿色教育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面向乡村、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普及绿色通识教育、开展“送绿”活动;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平台,设立绿色功德栏、光荣榜,创建线上线下常态化绿色道德风尚引领机制。

——追求绿色共生幸福,贵在全民自觉律己。

人不仅受自然规律约束,也是拥有精神生活的“道德理性人”,应通过意志自律寻找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人类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互生互利、彼此依赖基础之上的,应以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为标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物欲的无限释放和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掠取。只有懂得控制欲望和贪婪,人类才能谋求长久的幸福生活。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生活”,既是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民的新承诺,也是对人民的新要求。生态环境乃国家公物,用之不觉而毁之难复。认识到营造绿色共生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寻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作为行为准则,自觉承担起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节约公共资源,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2月27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