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陈晓红:多措并举保障疫情下高校线上教学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3-0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陈晓红

导读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既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成果运用。

为积极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我国教育部自1月27日起数次发布通知,宣布今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要求大、中、小学开展网上教学,并就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如何确保广大学子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湖南日报》特约请知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陈晓红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一个多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守好教育这方净土,是当前我国每一所高校最重要的任务。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号召“停课不停学”。我国现有各类高校2663所、在学总人数3800多万,在学规模世界第一。“疫”不容迟、“学”不能缓,2月17日起,湖南省高校和全国大部分高校纷纷启动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是战“疫”应急之举,却蕴含着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契机。我们唯有多措并举,才能保障疫情下高校线上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以昂扬向上的心态赋予“停课不停学”源源不绝的新生意义

前段时间的在线教学让大多数学生实现了浅层学习,但难以推进深度学习,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解读、调适有关“停课不停学”的文件。事实上,我们应以昂扬向上的心态赋予“停课不停学”源源不绝的新生意义——

一是准确理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学”的核心是学生“宅”家不放松,学有所获、学中有乐;“停课不停学”不是将线下课堂教学直接搬到网上,而是可以多样化;“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不只是狭义的学校课程,可以更加广泛。比如公共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抗疫先进人物事迹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

二是正确认识“停课不停学”不仅是救急、更是教学革命的契机。在线教学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整合共享教育资源、促进教学相长。本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是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大演练,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支撑点。

三是直面问题,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前段时间线上教学的教育范式仍然是传统的智育形式,目的主要还是传递学科知识,德、体、美、劳四育亟待加强。下一步应注重将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把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经典阅读、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等创造性融入在线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战士般的勇气与激情做好“务实”文章

青年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实施“停课不停学”,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存在准备不充分、平台不统一、内容不适配、网络不畅等问题。破解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以战士般的勇气与激情做好“务实”这篇文章。

一是一校一策。每所高校的校情校风不同、信息技术积淀不同、学生家庭环境也不相同,每位校长都应保持心平气和的定力,不盲目、不跟风,认真摸清家底、做好顶层设计,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与学校实际相匹配的“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不给教师和学生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二是一师一策。做好网课时代的“主播”,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系统化、精细化设计,并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风格转换能力。应支持教师多样化、个性化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在轻松和谐氛围中共同探索最佳模式。

三是一事一策。对于来自偏远山村、城市低收入家庭或外来务工者家庭,受限于客观条件而落下功课的学生,学校应一事一策,制订补救措施,防止“数字鸿沟”演变成“知识鸿沟”。还有诸如毕业生毕业、就业、深造等方面问题都需要一事一策,创新管理办法、灵活应对。

以执着向前的决心和毅力突破当前困境

在线上教学的准备和开始阶段,许多高校教师首先甚至唯一关注的是教育的“方法和技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理想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的灵魂,教师才是信息技术的主人。我们需要以执着向前的决心和毅力突破当前重“形”轻“魂”的在线教学困境。

一是转变思路,让教师从“方法和技术”中解脱出来。学校应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改善智慧教学基础条件,大力拓展优化资源,并全天候提供在线服务和技术支持,让资源和技术围着教师转,将教师从技术应用的疲惫中解脱出来。

二是借助智慧技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目前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数据共享简单化、碎片化,应用及转化渠道不通畅,数据、决策、指挥、应急、智能反应等环节间缺乏互动,难以为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高校应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确保网络教育环境安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联通共享,构建师生参与、内外结合的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与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实时监测,创新教学质量监管。在智慧型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应创建教学过程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精准采集线上教学全过程状态数据,对教学要素进行个性化分析和评价,构建精准扶教、扶智新形式和教学质量管理新生态。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3月9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