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郝涛:在应对危机中打好发展主动仗

时间:2020-07-15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郝涛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强化忧患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做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忧患意识不可或缺。有了忧患意识,危机不会自然消失;但没有危机意识,危机来时便会急得团团转,毫无应对章法。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就能从容应对危机,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强化忧患意识,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克服厌战情绪、侥幸心理,麻痹不得、松懈不得,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下好疫情防控的先手棋,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前功尽弃。当前,我国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保持如临深渊、如临大敌的危机感,心存“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坚持底线思维,规避风险、化险为夷,不打无准备之仗、不躺着睡安稳觉,不让“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防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避免“茶杯里的水花”演变成大危机,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把握发展大势。“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疫情冲击及国际上的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不能被眼前的迷雾所蒙蔽,而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些有利因素是战胜疫情、打好发展主动仗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同时,还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我国经济形势,怀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秉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着,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滚石上山、迎难而上,坚信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没有挑不动的“千斤担”,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抓紧找不足、补短板、强弱项,想防控办法、谋发展思路,对防控漏洞再排查、对防控重点再加固、对防控要求再落实,在防控措施上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时而化,加大复工复产工作力度,全面恢复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主动创新求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和机是矛盾的统一体,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如果危机转化得好,可以避免更大的危害发生。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此次疫情危机来势汹汹,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发展契机。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大危机蕴藏着大机遇。抓住了机遇,便会峰回路转;丧失了机遇,则会步履维艰。“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实现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变化,不能抱着水缸喊口渴,善于从眼前的困难中寻求发展,力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推动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

(执笔:郝涛)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7月1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