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郑小鸣: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开启生态建设新局

时间:2020-11-1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郑小鸣

绿色低碳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取向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容量而提出的新理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我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来,我省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已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三五”时期碳强度下降目标,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我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19%,高于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所要求的18%。

与此同时,我省绿色低碳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一是产业链绿色低碳要求不够规范。少数区域的产业准入门槛、环境管制仍相对宽松,导致东部沿海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加工、装配等低端制造业转入我省;二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不充分。我省节能环保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绿色低碳产业、产品数量在增长,但缺乏质量的跃升。加上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产品认知不够,造成绿色低碳产业市场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绿色低碳技术不足。我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起步较晚,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缺乏自有资金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优化;四是资源环境制度不够完善。受分割式管理影响,针对不同资源制定的政策相互协调性不足,资源与环境的治理效率有待改善。

鉴于此,“十四五”时期,我省应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促进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交互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乎全局、整体、长远的大事。应加强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改造,加速行业对落后产能的调整,限制过剩产能行业生产,提高排污费标准,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从设计、生产到营销全链条共生共融,实现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集聚化、绿色化、低碳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约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开发利用;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是缓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应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关键性技术和全局技术突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速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推广节能、提高能效的颠覆性创新技术,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完善绿色低碳生产消费制度。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行绿色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的“源头—过程—结果”全程监督管理;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合作机制,实现三者有效互动;推进市场主导型融资机制,创新投资方式,拓宽社会资本投资范围,激发投资活力;积极推进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引导公众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1月1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