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陈文胜:用循环经济加快县域发展的转型升级

时间:2016-05-28 来源:原创 作者:陈文胜 等

用循环经济加快县域发展的转型升级

——关于永兴县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习近平同志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湖南目前的县域发展情况看,生态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保护优先不是反对发展,其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省社科院组织专题调研组在对永兴县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永兴县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县域转型升级的做法,对于加快湖南县域发展转型升级具有典型意义。

永兴县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享有“中国银都”的美誉,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挑战下,永兴县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县域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加快湖南县域发展转型升级具有典型意义。

一、永兴县用循环经济促进县域发展转型升级的做法

永兴县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循环型产业结构、循环生产方式和循环社会消费模式,力求建立起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生态质量优为主要特征的全域循环经济体系。

1.以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依托实现发展模式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县域大多采用拼资源、拼投资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县域转型发展的难题。永兴县借助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工业“三废”和“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摆脱了县域发展中资源约束、空间分割的困境,实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仅2012年,全县利用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工业“三废”、“城市矿产”等再生资源就达132万吨,生产的再生稀贵金属产量占全国或全省的比例很高。其中,白银产量占全国的17.6%、全省的41%;再生黄金占全省的48.5%;再生硒占全国的48.6%;再生铋占全国的67%;再生钯占全国的38.9%;再生铂占全国的36.5%;再生钌占全国的30%;再生碲占全国的34.3%。永兴县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发展,不仅转变了资源利用模式,而且提升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永兴县稀贵金属再生产业增加值为126.3亿元,占到GDP比重的59.1%,产业的财税收入3.82亿元,产业就业人数达48121人,跃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2.以构建产业大循环链为核心促进生产方式转型

传统的县域生产方式产业链头短、三次产业之间相互分割,产业之间因不循环而资源利用效益不高。永兴县以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巩固初级加工、加速精深加工、全面综合利用,着力构建产业大循环链,促进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循环利用。近年来,永兴县着力推进煤炭、电力、烟花爆竹等传统产业循环改造;大力发展信息工业、高纯、纳米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和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业,推行产业大循环,建设“世界银都”稀贵金属循环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一方面在大力推广循环型农业关键技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探索推行适应区域特征的农业循环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循环型服务业建设与运行机制,加快发展以循环型旅游业为龙头的新兴服务业和以绿色商贸为基础的生活性服务业。通过构建产业大循环,永兴县不断拓展了循环产业的链头,促进了三次产业的循环发展,推进了整个生产方式的加速转型。

3.以循环技术创新为手段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

永兴县以300多年历史的回收冶炼金银传统技术为基础,不断引入现代技术,推进传统稀贵金属循环利用从单家独户掌握传统冶炼技术的阶段进入到集约高效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阶段,实现了传统冶炼技术、现代稀贵金属回收工艺、环保工艺水平的提质升级。近三年获得专利授权310项,其中国家专利授权48项,发明专利授权13项,前置氧化双拉制备银基接点技术、高效电解银工艺技术及应用和多金属复合渣料提纯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金奖,实现了县域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一大批新兴循环产业加速崛起,开发了以稀贵金属再生产业为基础的银基材料、铋基材料、超细银粉、高纯银、精铟、精碲、精硒、精铅等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2010年落户永兴县的晶讯光电,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LCD液晶电子显示屏生产线,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额居全国同行前列。永兴县的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循环冶炼产业发展为以循环冶炼产业为主,新型循环产业立体发展的循环型产业结构。

4.以循环文化为纽带提升县域转型发展的软动力

永兴县着力挖掘“中国银都”的循环文化资源,强化银都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增强了推进永兴县域发展转型的软实力。近年来,永兴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强化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知,提升了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全县通过挖掘银都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建设了有标志性意义的银楼,形成了白银文化、冶炼文化等循环文化综合集成的文化旅游体系。通过打造永兴白银艺术博物馆(循环经济展览室)等文化教育场馆,形成了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以红色旅游、古景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丹霞地貌旅游为辅的循环文化旅游产业。2013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5.15万人次。循环文化反过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县域转型升级的软动力。

5.以构建社会循环体系为取向推进生活方式转型

生活方式转型是县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高级形态,永兴县加速社会循环体系构建,着力推进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型。一是倡导资源节约。在全县推行节水、节纸、节能、节电、节粮的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方式。二是深化城乡环境共建同治,引导城乡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完善分类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推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三是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企业余能、余热在生活系统的循环利用,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废水、废渣集中处理系统,推动中水在生活系统中的应用,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在工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二、永兴县以循环经济促进县域转型升级的启示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发展中改善生态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永兴县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县域转型升级对于湖南乃至全国的县域转型发展提供了启示。

1.循环经济是县域转型发展的方向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对传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全球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下的县域发展战略选择。当前县域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关键期,深化改革,转变当前县域粗放型发展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将成为县域转型发展的方向。永兴县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尽早扬弃传统型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来大幅降低县域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抢占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领引了县域转型发展的方向。

2.发展循环经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县域责任

从20世纪60-70年代环境保护思想兴起到今天可持续发展思想盛行,循环经济也从思想萌芽走到了实践的前沿,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已明确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县域以循环发展理念加速全县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着力恢复和保护本县域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打造青山绿水蓝天的生态家园,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县域责任担当。永兴县以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不仅推进了稀贵金属的再生利用,而且为全国各地防范稀贵金属污染,挖掘我国稀贵金属资源作出了重大贡献。永兴县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出了永兴的县域元素,彰显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县域责任。

3.以循环经济促进县域转型升级是多赢的选择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表明,循环经济的3R标准逐步改变了现代产业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和进入标准,促进了现代产业向未来产业的转型。县域发展在资源竞争优势式微、环境保护困境凸显、粗放发展受到限制的严峻形势下,只有将循环经济与县域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逐渐建立起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才能走出县域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的历史困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县域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永兴县结合自身历史和优势,力求构建社会大循环系统,既加速了县域转型升级的实现,也提高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还提升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一个多赢的战略选择,值得县域转型发展学习借鉴。

三、加快推进永兴县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建议

以循环经济促进县域转型升级是一场县域发展的重大变革,推进县域发展转型必须构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1.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引擎和支撑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机制。一是发挥政府投资公司的引导作用,加强政银企信息沟通与协作,形成政银企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银企金融供需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有资金需求企业之间的对接,全力促成银企合作。二是做大做强融资担保公司。鼓励县域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重点推进针对循环经济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组建企业信用联合体,形成联合体内企业的担保互助、信用互监、风险分担机制。三是推进战略投资者和证券机构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设备租赁、发行企业(公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增强直接融资能力,支持园区根据自身条件集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四是激发民间金融活力,主动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引导民间资金向循环经济项目合理流动,激活民间资本投资。五是探索设立县域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优化县域信用服务环境,鼓励发展信用调查征集、资信评级、信用担保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2.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循环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优良的传统技艺相融合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资金投入,设立县域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二是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性激励,实施国家规定的减免税或价格政策,鼓励企业开发应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和和高效节能设备,提升企业应用先进科技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主体作用,选择一批在行业领域有影响的循环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先进适用的循环生产技术。四是培育新型科技中介机构,鼓励从事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信息采集、加工和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发展,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学会、中介技术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咨询、推广、培训等公共服务。五是打造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起有效的技术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促进企业间共享技术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组建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库,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进行咨询论证和技术指导。

3.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快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科研基地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积极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创新团队建设。二是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兴办或引入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加强与省内外相关职业院校的对接,实现职业院校招生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三是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制定完善人才引进办法,采取“企业引才、政府买单”的形式,重点帮助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关键岗位紧缺人才,突破县域引才难的“瓶颈”。四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与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人才奖励基金,对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和经济奖励,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

4.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的政策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有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一是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县财政预算内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调整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和结构,加大对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技术开发、关键项目实施的支持力度。二是认真落实国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对符合循环产业发展方向的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新兴服务企业等通过奖励、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进行扶持。三是完善土地政策,鼓励符合永兴循环产业方向,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投资,对其出让土地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项目性质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实行建设用地绿色通道。四是完善产业准入政策,优先发展鼓励类项目,严控限制类项目,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完善对工业园区企业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性的控制要求,严格节能节水、环保、用地、安全方面的约束。五是完善产业激励政策。整合投融资政策,通过信贷调控、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措施,加大中小循环经济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5.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监管机制。一是加强对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和违规排放企业,坚决关闭和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和“三同时”制度。二是完善循环经济执法主体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从严查处循环经济违法行为,对于无视循环经济法规、纵容或变相纵容污染企业排污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者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三是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及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定期发布循环经济计划及相关工程的进展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调研组:组长:陈文胜(省社科院科研处长、研究员),成 员:刘祚祥(长沙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文强(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福兴(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邝奕轩(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原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省情要报》(2014年)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