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3-05-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4月24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沈建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主持会议。

李扬指出,数字技术创造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机制,平台经济由此产生。平台经济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被否定到自由发展再到被纳入政府监管的发展历程,其存在价值已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在平台上,供应、需求是一体的,二者同时存在且精准对接,供应方和需求方都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平台发展也因此具有了改变生产消费组织形式的意义。同时,平台也是广泛、跨界的,因此它进一步模糊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路径。从经济学角度看,平台经济拥有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优势,存在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垄断局面。可以说,平台经济发展及监管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平台经济反垄断是大势所趋。关于市场经济反垄断的学术研究,可以深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过去学界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当前,我们既要“补课”,夯实基础研究,也要跟踪研究平台经济带来的新问题,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谈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李扬表示,当前国内经济恢复已成定局,中国将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下问题。一要稳就业。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平台经济应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突出作用。二要重振信心。在全球预期转弱的背景下,更需要充分发扬民营企业家的乐观精神和冒险精神,尽快消除“疤痕效应”。三要注意资产负债表的失衡,在此方面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是前车之鉴,应从中汲取教训。四要注意财政问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还将面临很多挑战,学界应为应对挑战贡献更多智库力量。

刘尚希认为,城镇化、低碳化、金融化、数字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中数字化趋势最为明显。数字化改变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底层逻辑,不仅使生产工艺、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更重要的是颠覆了传统理论知识带来的诸多认知。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这一要素是虚拟的,可无限次重复使用,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其价值递增、成本递减,由此彻底改变了工业经济的生产函数。我们不能沿用工业化逻辑去观察和分析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要采用新的思维范式和研究范式,对企业竞争模式、财产确权依据、垄断等问题加以重新认识,进行包容审慎监管。

沈建光对国际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认为中国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并组建国家数据局的做法具有领先意义,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就与良好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在诸多细分领域创新不断、竞争活跃,相关学术研究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昊介绍了《数字经济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观点。该报告由李扬主编,沈建光、何德旭担任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认为,当前数字经济正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发展期,新发展理念为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要求。其中,“创新”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进而惠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内生动力;“协调”有助于数字经济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从而扩大增长空间、增强应用能力;“绿色”要求数字经济领域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开放”意味着数字经济产品与服务的用户群体、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迭代发展中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共享”是数字经济自身连通场景和用户的基础,能够促进更多人群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税收制度与政府间税收划分、利率形成机制、专项债风险、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推动了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报告认为,数字经济应继续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放大、叠加、倍增的“加速器”效应和增强经济韧性的“稳定器”效应。展望未来,数字经济的驱动力量将由技术驱动为主转向技术与场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服务对象继续拓展,竞争环境演化持续加速,参与主体更加丰富,数字经济的本质属性与阶段特征共同决定了其发展趋势。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和京东集团联合举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