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本周你不能错过的重要智库声音

时间:2016-01-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胡怡建等

导读

本期每周智汇对最近全球热点事件进行了整理,并汇聚了上海高校智库学者在各大媒体平台的声音:目前在金融业不同市场之间还存在着监管“真空”。未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创新,我国应该如何规避金融系统性风险,弥补“漏洞”?人社部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又应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进行医保改革?近日,媒体披露欧盟遭受美国警告,不要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予以承认,美欧此举原因何在?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在逐渐形成,未来上海应当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沙伊交恶产生连锁反应,两方矛盾将以何种方式收场?

每周智汇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 胡怡建

数 据显示,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已超过2000家,累计成交量达到上万亿元。互联网金融企业鱼龙混杂,一些非法集资、庞氏骗局趁机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面向社会大量募集资金,然后靠扩大客户规模借新还旧。一旦资金链断裂,这些公司就会跑路消失,使百姓理财变成“破财”,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明年要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力度,在产能过剩行业和高风险行业,一些企业会加快退出,实现兼并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逃废债现象,一些地方已经隐现这样的苗头。未来要控制这种现象的蔓延,在处置过剩产能过程中,对企业债务要规范化管理,加大对逃废债的司法处置力度。同时也要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摘编自 《人民日报》 2015年12月30日

每周智汇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彭希哲

日 日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该报告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这一方案,引起广泛关注。人社部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在人社部多次证实延迟退休政策将推行之后,在政府机构的调研中,部分国企出现了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提前退休”。因此,相关专家认为,这将阻碍延迟退休展开的“氛围”,因此应开展与延迟退休相应的制度改革。

摘编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一期

每周智汇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 郑春荣

当 下,全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数据显示,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已从2002年的7.3%上升至2014年10.1%。如果依据联合国“7%以上人口超过65岁”的统计标准,我国其实早在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在年龄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与之息息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在逐年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城镇医保基金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9447.7亿元和8009.5亿元,尽管在数额上收入仍大于支出,但收入在增速上的落后已经持续了几年之久,多地医保基金入不敷出已成常态。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也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在制度要件不变的假定下,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基金缺口,医保改革势在必行。

摘编自 中国新闻网 2015年1月3日

每周智汇

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 宋国友

步 步入2016年,随着有媒体披露欧盟遭受美国警告,不要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予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度沸沸扬扬。美欧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可能成为2016年中国对外商务工作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议题。欧美从国内政治和经济出发所做的这种决定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起来是保护了某些行业,实际上却人为引发了和中国之间广泛的贸易纠纷,损害了与中国之间的稳定健康的双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整体上营造扩大对华出口的氛围。此外,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需要全球共同努力通过维护和推进贸易自由主义以创造新增长动力的大背景下,欧美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行为是新的自私之举,可能会危及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在新的形势下,希望美欧能够摒弃鸵鸟思维,正视现实,如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摘编自 《国际先驱导报》 2015年1月8日

每周智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张军

上 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客观事实和日常表述中都已经成为现实。比如我们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从国外飞抵上海上空时,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表述。作为直辖市,和其他省份相比,上海经济总量不是最大,但人均GDP最高,综合实力、辐射力、影响力等都很显著。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上海也一直是国际大都市、经济中心城市,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大家脑海中形成的普遍共识。人们对上海经济中心的看法,随着时代变化发生改变。计划经济年代主要是轻工业中心,产业地位举足轻重,后来重工业发展,汽车、钢铁等产业成为经济中心新的标志。如今谈到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标志,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金融、贸易和航运。虽然标志在变化,但这么多年来,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在逐渐形成。

摘编自 《解放日报》 2015年1月4日

每周智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朱威烈

沙 伊矛盾将以何种方式收场,专家判断,不太可能演变为直接军事对抗。从伊朗方面来看,目前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同美国关系缓和后的经济建设,因此“大事化小”对其有利,但短期内伊朗政府需要对民众的强烈反应有个交代,不宜过早妥协,何况伊朗沙特间也有不少宿怨新仇。从沙特方面来看,该国去年年底动作不断,包括组建包含34国的伊斯兰反恐联盟,跟土耳其建立高级别战略合作委员会等。无论是沙特建盟还是沙土联手,都有针对俄罗斯和伊朗的成分。土耳其也借此机会找到了一个海湾产油国,免除了俄罗斯“断气”的威胁,沙土可谓各取所需,利益互补。接下来沙特还将采取何种手段来扩大阵营、强化地区影响力有待观察,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但质疑沙特处决囚犯的透明度,呼吁其尊重保护人权,还对地区局势表示了担忧,对沙特同伊朗外交接触、直接对话表达了期待。而俄罗斯则表示愿意担任帮助两国解决纠纷的调停人。专家认为,从国际社会的表态中可以看出,沙特处境难言有利,在外交上如何出牌将是一大考验。

摘编自 《解放日报》 2015年1月5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