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凡:勤奋:梦想的翅膀

时间:2017-01-0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胡光凡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欣逢60周年院庆,让我写点东西。我正忙于编校《周立波谈文艺辑佚》,这本书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实在静不下心来写文章。但作为一位“老同志”,不写又着实过意不去。

说我是省社科院的“老人”,其实我是“半路出家”,1978年秋来院从事文学研究以前,做了20多年编辑、记者,是个地道的“报人”。55周年院庆,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题目就叫《从“报人”到“学人”的五彩路》。到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其前身是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室),我的研究重点是享誉国内外的杰出作家周立波(1908—1979),他的长子周健明是我的同事,后调去省文联任副主席。周立波研究是我院当年承担的全国文学学科重点项目,由我和李华盛同志共同完成。学术大师季羡林说过:“对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来说,资料是最重要的。”当时,我和老李在这个方面确实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从1980年夏天到1982年的两年多时间内,在社科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沿着周立波生前进行文学活动和革命活动的足迹,从益阳农村开始,经武汉、上海、北京一直到东北,连续进行了五次较为集中的科研调查,共计130天左右,我还去过西安、延安、桂林等地。我们从各地15家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查阅、收集了大批文献资料。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尚志县和元宝屯,寻访周立波当年的战友、农会干部和《暴风骤雨》中的人物原型及其亲友,详细了解周立波在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和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经过;并从山洞里(尚志县战备档案馆)找到了一批珍贵的原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先后访问了与周立波有过交往的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文各界领导同志、立波亲友和其主要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共100多人次。那时,科研经费很少,除了一架相机,我们没有任何录音、录相设备,更没有电脑,除复印部分资料以外,主要靠手抄笔记。我抄录的档案原件有158页,摘录的卡片约400多张,还记下5个本子的访谈笔记。为了尽可能搜集到第一手资料,可算熬费苦心。1980年4月,听说周扬同志到了长沙,我们立即向他写了一封信,附上一个访问提纲,通过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驰同志交给他。周扬同志在百忙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谈到了不少有关周立波在上海左联时期鲜为人知的重要情况。1980年7月,我和周健明同志去长春参加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筹备会议,利用会议室隙,想方设法访问了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同志。

王恩茂同志是当年359旅南下支队的副政委,他向我们回顾了周立波从延安随军南下,冒着枪林弹雨,参加我军军史上“第二次长征”的许多感人事迹,赞扬周立波是“钢铁的战士”。这对集战士、作家、学者于一身的周立波,是一个十分生动而中肯的评价。

科研调查中的每一次新的发展、新的收获,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惊喜和欣慰!通过调查,我们不但掌握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发现和考证了周立波自己也遗忘了的两个笔名和他早期的一批佚文,找到了他的处女作。这些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我和李华盛同志编著的《周立波传略》、《周立波在东北》和《周立波研究资料》等著作中。学界都认为,我们做的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一些重要的发现填补了立波研究的空白。这使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深入进行科研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几度寒暑的潜心研究和写作,我于1986年10月出版了《周立波评传》。原中顾委常委王首道同志欣然同意以他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毕生扎根人民中——怀念周立波同志》经过修改后,作为评传的代序。他在文后特意写了这样一段话:“立波同志逝世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胡光凡同志怀着对立波同志的崇敬和热爱,遍访立波同志生前活动过的地方,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撰写了这部《周立波评传》。评传对立波同志一生的革命文学活动和文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中肯的评价,我感到很好,也非常高兴,因而很乐意用我这篇文章作为评传的序言。”我为老一辈革命家对后辈的厚爱、支持和鼓励而深受感动。

拙著出版后,院科研处副处长蓝庆祥同志在上海《社会科学报》发表一篇书评,题目颇为引人注目:《行万里路马写成的书卷》。他着力张扬的也就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重功夫,尽可能详尽地占有第一手资料”。他透露了一个细节:“当年,日本滋贺县追手门学校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阿赖耶顺宏先生到湖南参加全国首届周立波学术讨论会,当他读到刚出版的《周立波评传》并和作者交谈时,为作者对传主生平和创作情况的了如指掌而不胜感佩,当面赞扬作者不愧是《击立波词典》。”谬蒙誇奖,我自知言过其实,深感惭愧!

这些美好的记忆,至今给我以无限的温馨和鞭策。但它们都已成为陈迹,还是回归当今吧!眼下我正在校编的《周立波谈文艺辑佚》,其佚作就来自我历年积累的资料。

那还是2015年初夏,周立波长子健明夫妇从北京回到长沙寓所,我捧着一卷宗文稿送给他们(其中大部分文稿是“文革”浩劫过去后,我从“大批判”专案组即将付之一炬的火炉旁抢救过来的),并面陈一函:

健明、裕豪同志:

这是我历年搜集的立波同志新中国成立后至去世前,在各种会议、讲座上的发言、讲演、报告和接见读者、文艺工作者的谈话,共20件。其中,关于通讯报道的两件和在省作协读书会上的讲话一部分已经发表并收入其文集,其余各件均为记录稿或根据录音整理,迄今没有发表过。它们是立波生前十分重要的口述作品(佚作,未刊稿),都是联系本人创作实践和当时的现实,讨论有关社会主义文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主要观点与毛泽东同志、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基本一致。许多讲话,充满真知灼见,内容非常丰富。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