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飞龙等: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与竞争力

时间:2017-10-1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廖飞龙 凌鸿等

——衡南县云集滨河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探索

近年,衡南县云集镇滨河社区围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小康庄园”建设试点。所谓“小康庄园”,就是在现代农业结构亟待优化与农业改革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理念[1],即将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有效结合,形成新的农业发展体制,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使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坚持市场导向,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优化供给结构,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性需求,满足对良好生态的绿色需求,最终把整个社区建设成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

一、云集滨河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衡南县云集滨河社区,座落于云集镇以南,距县城1.5公里,20163月由原滨河村、高堡村合并而成,共计800余农户,3100人,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稻田面积为2263 亩,旱土面积 640 亩,水池面积 205 亩,山林面积3587亩。其过去农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不明,发展优势模糊

一直以来,人们把地处农村、房屋建造古旧、现代化建设相对落后认为是云集滨河发展的劣势。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该社区自身优势逐步被人们认识挖掘:脚踏湘江,水陆皆通的区域优势;依山傍水,天然氧吧的自然禀赋;气候温湿,地平壤沃的产业前景;以及明清建筑、生态长寿的地域文化背景等等。自身优势闲置,宜居、宜业特色不突出,正是我们农业转型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所以云集滨河农业的发展就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推进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集休闲、绿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2、结构失衡、供给无特色

云集滨河传统农业结构失衡、供给无特色。从结构上看,供给质量参差不齐。低端产品,如西瓜、蜜桔等出现了产能过剩,销路窄,而中高端农产品,如红心火龙果、无花果、樱桃等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在农产品选择上,常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农产品污染化、同质化,缺乏个性、项目单一,没有特色,土地产出率自然就底、效益也差。发展绿色健康农业应“因地制宜”,突出专题特色、打造培育核心品牌,才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技术落后,科技服务无优势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人、有技术。要有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要有农业科技的指导、支持。但传统农业的云集滨河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仅素质不合要求,而且随着大多数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务工数量也严重不足。加之以往科技服务往往不能到位,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弱,农民劳作与收成不成正比,因此农民自信心受挫,被迫外出打工,农业发展陷入发展主体缺位的恶性循环链中。

4、融资引资难,资金短缺成瓶颈

发展现代规模农业或者设施农业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种子、种苗、化肥、农机具、场库棚以及其他硬件设施装备和科技软实力装备的投入;土地流转费用、人工费用等,资金需求量很大。而目前各地的金融机构只制定了少量专门针对农村种植大户、大型农场、农业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一般还是参照普通农户的放贷方式,贷款额度较少,贷款期限较短。而对于外商而言,投资大,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的传统农业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经营主体融资难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二、创新对策-—引入“小康庄园”理念,建设田园综合体

“小康庄园” 理念的核心,在于推进市场主体投资、政府主导推动、农民主动参与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农民三者能动作用,进而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云集滨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小康庄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作了以下探索。

(一)兴办村民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条件,构建“小康庄园”田园综合体系基础

鼓励兴办村民合作社,加快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让其在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上充分发挥作用。进而由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牵头统一完成土地流转以及对外招商工作。

第一步:统一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条件。把农民荒废的、利用率低的、收成少的土地暂时流转成一体,每年给予土地所有者每亩500元的流转资金;协商流转完成后,对土地进行人工除草,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湿度、松散度,即将土地优质化。

第二步:统一用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社区内划分10个“小康庄园”,将优质化后的土地结构进行科学划分,合理使用。

第三步:统一招商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修缮道路、美化风景,打通城市居民下乡通道后,由公司牵头、村委会协助,统一对外招商,引导资本下乡,这样可更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等现有资源,更好地建设田园综合体。

(二)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云集滨河地处县城附近,应该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切实整合区域内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地域内文化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等一、二、三产业。加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低效和无效供给,扩大中高端、特色供给,实现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融合、多业态融合。主要对策为:

1、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瓜果、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全面升级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作物种植方面:减少“低产、低收入、供过于求”的传统农作物种植,如西瓜、稻谷、蜜桔等;引进高品质、高价值、高需求的高端农作物入园,分区规模化栽培,譬如台湾红心火龙果、无花果、樱桃、桑葚等。

水产养殖方面:向湖泊、池塘引进优质虾、鸭、鱼等品种进行养殖,以富含硒的无花果秸秆喂食,饲养出高附加值、高营养的富硒家禽和富硒水产物,提供高价值供给输出。

2、打造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环境,扩大进一步发展空间。对社区进行高端、大方的布置,如在荫郁的大樟树处建设养生休闲庄园,停车场与野炊区毗邻,为旅游者提供最方便、最舒适的“人间仙界”;将当地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组成一个“彭祖养生”小组,为他们撰写“养生秘诀”和养生文化故事,吸引城市的年轻人带着老人前来汲取养生方法或坐在大樟树下与当地长寿老人一起交谈养生故事。

3、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营造文化底蕴。把彭家大屋、常家老屋、水平老宅等明清建筑加以修缮,并给这些古老建筑制作古人人物传记和老宅的渊源故事,赋老宅予故事感和神秘感,给予旅游者无限的体验趣味。

(三)建设推广遵循现代农业的“现代化”方法——引入科技、保留天然

一是天然化保“本”:灌溉使用天然“净”水--湘江水;施肥用农家肥 、菜(豆)饼;杜绝除草剂、农药的使用,完全采用人工除草、大棚防虫防鸟,既是保护土壤,又使作物无化学污染;坚持“不用激素增产、不用色素快产”的原则,确保农作物、果实的原滋原味、天然优质。

二是科技化避“短”:一方面有效控温、控湿、防治虫害,达到优质、增产目的:(1)在土地上方增设大棚,以防雨和制造适合火龙果、无花果、樱桃、桑葚等高附加值作物的生长温度;(2)、在棚内悬挂反光幕,利用物理光学原理来增加棚内光照,促进果树、果实的着色;(3)在作物下方布满水管随时实现喷灌,在作物上方设置水管随时实现滴灌;(4)增设网棚以防鸟、防虫;另一方面提高保存质量,减小果实的浪费率。如建造自动化的冷冻房和烘干房,用于果实的保鲜、保存。

三、云集滨河小康庄园”建设初见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推介。

在一批现代农业行业精英的引导和当地农民的努力下,云集滨河特种水果已实现标准化种植生态养殖已小规模化,火龙果和无花果庄园现种植台湾红心火龙果、樱桃、无花果、桑葚等100余亩,水产养殖庄园养殖鱼、虾60余亩,文化影视庄园也正在整修土地。。。。。。村里成立了滨江种养专业合作社,引进了衡阳亿邦置业公司负责全村的小康庄园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从该社区的建设实践来看,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遏制农村空心化。在村内开展“小康庄园”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农民就地就业创造了条件,让农民离土不离乡,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提供了范本。多年来,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村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现在当地农民就在庄园内打工,每月有1800元工资,收入虽然不高但家庭幸福指数高。

2、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活力。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活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农民进城带走了部分资金,而外来源头资金在农村投入少。开展小康庄园建设,打通城市资本下乡通道,引导资本下乡投资庄园建设,通过城乡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可改变过去“城市发展工业、农村发展农业”那种城乡二元结构,可改变过去城市有“工业园区”农村没有产业园区、农业作为不大或无所作为的状况,进而建立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

3、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里致富没技术、外出务工没门路,长期过着“稻谷+稻草”、收效不大、收入不高的生活,通过小康庄园建设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条件,农民除了务工收入,还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带领农民科学化种植养殖,优化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效增收致富提供了鲜活样本。

4、有利于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庄园内种养殖完全采用了清洁、节水、纯天然、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高价值的生产方式,升级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生态养殖、特色种植业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入融合,培养富有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进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支点。

参考文献:

[1]彭荣昭. 小康庄园构想[J]. 衡阳通讯,2006,09:4

[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新华社,2017-02-05.

:本文系衡阳市社科基金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6E 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廖飞龙,衡南县社科联;凌鸿,中共衡南县委党校;全玉国,衡南县社科联。)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