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王孝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湖南的启示

时间:2024-03-1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孝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方向包括制度创新、辐射带动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营商环境改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等。其中,制度创新是提升战略的核心内容。

  未来,湖南自贸区在实施提升战略过程中,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制度创新层级;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支撑能力;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提升服务国家的战略能力;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提升辐射带动作用。

  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大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13年9月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我国先后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自贸区网络。10年多以来,各自贸区锐意进取,落实先试先行的开拓精神,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推出了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坚定姿态。截至2023年底,各自贸区累计推出了3400多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达到280余项。

  当前,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改革创新的自主空间有待扩展。部分改革审批层级高、环节多、事权错位,仅有少数地区能够借国家战略布局的“东风”获得探索空间。现行自上而下的授权管理体制与自贸试验区自下而上的体制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第二,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有待提升。一些改革事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但权责分工、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了跨部门协作推进的范围、深度和效率,制度创新缺乏系统集成。第三,自贸区服务地方发展的作用有待增强。从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内容来看,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十分有限,也不利于改革措施扎实推进。

  正因如此,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十分必要,有利于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国际竞争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经济质升量增。未来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各界需要坚持推动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改革统筹谋划和系统集成,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方向和任务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方向包括制度创新、辐射带动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营商环境改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等。其中,制度创新是提升战略的核心内容。未来,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各界还要围绕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来提升自贸试验区的水平,从而形成功能性自贸区,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过程中,应围绕以下几个具体任务展开。

  第一,提升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集成创新,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外资外贸发展中的作用。目前,22个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外资、推动外贸发展方面均贡献了全国20%左右的份额,为稳外资、稳外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自贸试验区要强化这一基础功能,促进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交往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第三,加强培育区域内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各自贸试验区已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今后要加快打造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的能力。

  第四,提升协同联动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各自贸区要发挥“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加强联动招商,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扩大改革红利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第五,因地制宜,提升差异化发展水平。每个自贸区都包含着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园区,未来要重视建设并发挥园区窗口、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发展既要立足普遍性,推出更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也要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差别化探索推进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大体而言,东部地区的自贸区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带动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在中西部,各自贸区应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更好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而沿边地区的自贸区要找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补优势,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湖南自贸区实施提升战略的路径与方案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湖南自贸区的实施范围119.76平方公里,涵盖长沙、岳阳和郴州三个片区。湖南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等要求,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自成立以来,湖南自贸区稳扎稳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2023年,湖南自贸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669.8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102万美元,新设立企业12425家,为本省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外资稳外贸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构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下称“先行区”),成为湖南自贸区一张耀眼的名片。先行区以跨境产能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人员、信息、市场要素流动障碍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统筹规划、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业务创新等多维举措,有效推动了中非跨境产能合作的政策畅通、平台联通、市场沟通及资金流通,为加强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跨境产能合作开创了新型协作机制。具体而言,先行区与多维主体协同,打造产能合作政策创新通道,成立了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工作委员会;聚焦实体产业,打造“六位一体”跨境产能专业孵化平台,主动培育产能合作经营主体。先行区优化了中非经贸双向服务供给,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链集聚,还整合了国内外金融服务资源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弥补了产能合作跨境资金缺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自贸区提升战略的号角,未来湖南自贸区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提升战略。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制度创新层级。围绕“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三大战略开展系统集成创新,力争在新型易货贸易、二手工程机械出口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培育临空产业、保税经济、数字经济、医疗器械等新增长点。支持长沙打造国际研发中心城市。

  加快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支撑能力。培育壮大外贸实体企业和外贸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改革,实现利用外资跨越增长。

  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提升服务国家的战略能力。支持长沙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中西部地区面向RCEP及非洲国家航空枢纽,打造中欧班列南方集结中心;支持郴州加快发展湘粤港澳直通快运;支持岳阳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建好全省首批24个协同联动区。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中欧班列发展。加快建设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