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锦:建议 2017年供给侧改革以新动能为目标

时间:2016-09-1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 李锦

2016年9月11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主办的“躬行与攻坚: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圆桌会在北京举行。刘世锦、滕泰、杜跃进、李锦等出席并发言。

建议 2017年供给侧改革以新动能为目标

---- 在万博新研究院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供给侧改革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李锦

这次会议主题是“躬行与攻坚: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一是回顾,二是预测。我准备的题目是供给侧改革的“非改革因素”和国企改革的建议。我有四句话要说:

一、 2017年重点可定为供给侧改革“干”的目标

第一句话是2017年经济工作定位。大家关心的是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是什么?还有三个月就要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探索出来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是保增长,因为从2011年经济下行厉害起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增长动力的重大调整和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三期叠加”和新常态解决的是“怎么看”的问题。2015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供给侧改革是找到了办法,解决的是“怎么干”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用改革的方法来消除供给侧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从而增强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调整。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政策调整,它不同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不同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它强调的是改革。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市场化的经体制改革。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是什么?不会一般讲“供给侧改革”了。我觉得有三个可能性,我选的是“新动能”为主要目标。

“新动能”,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新动力,属于生产关系,一个是新产能,属于生产力。是解决“干”的目标与途径问题。当然,去产能任务并没有完成,甚至很重,但是重心要放在建设新动能上。

“非改革因素”,使得供给侧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供给侧改革搞得怎么样了。去年11 月,供给侧改革一提出来,我在参加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参考报举办了供给侧改革圆桌论坛讲,我讲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实践的运用,要完成三个转化,一个是理论动力如何转化为实践动力,第二个是上层动力如何转化为中层动力,第三个是政府动力如何转化为企业动力。一年快过去了,这三个转化没有完成,差距很大。这三个动力有两个不成功,一个基本做到了。上层动力并没有转化为中层动力,现在上面很急,很累;比较而言,三长,部长、省长与央企董事长显得不太急也不累。 三长(省长、部长与央企董事长)怎样与两总(总书记、总理)的意图是否跟得上,我看在实践中有差距。不是都不动,是指动的不得力,不到位,效果慢。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是搞了,但是,改革还不足。供给侧改革的“非改革因素”,使得这场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总体上看,改革动力不足,结构改革的新动能不足,这两个不足是存在的。显然,在2017年,供给侧改革仍然是主线,但是供给侧这个主题要往前推进一步。依我看,往新动能方面去想。再次强调,这个新动能是新动力与新产能,这当然是一个学者的看法。

当前主要矛盾不是去旧产能,而是增新产能

第二句话当前主要矛盾是什么?这将决定我们下一步抓什么。

当前矛盾是四对:主要矛盾不是去旧产能,而是增新产能,这是供给侧改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去产能,而是把资本引入新产能,中国现在是钱太多了,要找进入渠道。从经济发展思路上看,主要不是投资刺激,而是供给拉动。第四个,不仅是找新动能,而是找新动力,比较而言,改革动力不足,比动能不足更显得急迫。这四对矛盾中,令人焦心的是资本的释放问题,资本渠道要打通,向哪里流动,这是国家经济当前很大的风险。

目前,中国存在两大过剩:产能过剩与资本过剩。一般情况下,人们注重去产能过剩,而忽视去资本过剩。中国经济风险根源是资本过剩,产能过剩是表象, 资本过剩是实质。社会资本的横行犹如洪水猛兽,其祸害猛于产能过剩,目前的“恐慌性购房”便是一种表征。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透过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资本流动性过剩产生表面原因 ,看到实体与虚拟经济的失重。要找到中国经济的“命门”,找到脉搏,从理论上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认识框架,这是我们认识中国经济困境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关乎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掌控能力,关乎中国经济乃至社会长期能否安全健康运转。改革,能把资本过剩这事弄顺了,解决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就是实质上的进步。

下一步怎么做:两能合流,两改互动

第三句话是下一步怎么做的问题,是两能合流,两改互动。

两能是新、旧动能,要一起流动起来。两改,是改革是供给侧改革,产权改革互动起来。当然,不光是国企改革,还有行政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与社会保障改革。

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新动能的形成。产能过剩问题根本原因在供给结构老化导致的供需不匹配,进而产生资源配置扭曲和低效;根本出路在于促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新动能。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培育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就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从单纯追求速度到更多追求质量的转变。

通过国企改革来理解,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改革。国企改革对国企供给侧改革有四个作用要发挥,这便是引领作用、支撑作用、互动作用、保障作用。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共同的终极点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的正确运行对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的成败与否将起保障作用。或言之,没有国企改革的成功,便没有供给侧改革的成功。

改革要追求什么?内因激活,外资进入

第四句话是建议,从供给制度入手,也就是从改革入手。

目前有些地方的供给侧改革是“不改革”的改革,没有改革的供给侧结构调整并不能称为供给侧改革。

改革是什么,核心是“放权”。现在是谁在改革,是政府在改革,企业是政府改革的试验场。政府是改革主体,企业并不是主体,政策是政府的官员制定的,改革的试点是政府在试,企业是他的试验场。而这种改革的突出标志是“不放权”,这叫做缺乏改革要素的改革。

改革不要那么多,关键是三条。第一个就是市场化方向,第二个是核心,政企分开,政企分开这个词太笼统了,说到底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第三个增强企业活力,是人的积极性。现在的改革,是所有和经营权坚决不分开,因为一分开领导就没有实权了,不给下面放权,不给外面让利。这样的改革,怎么能有积极性?

改革推进,困难不少。现在的部门都很会起草文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下面多少条任务,连煤炭去产能也就是这么一个套路。国企改革,先是“顶层设计依赖症”,后来是“央企试点依赖症”,使得一些很多地方借此按兵不动。其实,实践中基层创造有很多好经验。山东、上海、重庆、江西、广东,都有好经验。我看,民营企业供给侧改革一般比国企做得精到,大有真经。改革开放开始并没有搞什么顶层设计,就是放开搞活,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搞改革。还是要提倡总结基层的经验,因为这是规律,是改革的规律。

改革要改什么?内因激活,外资进门。

首先要解决改革动力问题。“供给侧改革”内在动力在哪里?外部动力是政府,内部动力是企业。目前“企业主体不主动”的现象很突出。现在不仅需要拿出一个国企改革方案、供给侧改革总方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而且要拿出一个动力机制,解决好“谁是改革主体”“谁来干”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目标:更高形态、更优分工、更好结构

供给侧改革下面怎么改?总书记9月4号在杭州会议上透露出来了供给侧改革目标。习近平在20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讲话,“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这可以视为我们供给结构改革的目标。往这方面想,我觉得可以用16个字概括“市场分工、优化配置、结构合理、科学形态”。市场分化,有加有减,从主观到客观,都是2016年的企业与整个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色。

至于改革目标,就是新动力。总书记讲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这两个“敢于“是抓住要害,找准改革的病灶;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是当前的任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改革的方向,展示了深化改革的美好前景。一个“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一个“利益固化藩篱”,说得很鲜明。

首先是解决生产力,其次是发展生产力。目前,解放生产力解放不够,所以供给侧改革首先是供给政策、供给制度,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解决了,生产力发展才有希望,供给侧结构改革才能成功。


最后,建议万博新研究院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供给侧改革圆桌会议安排一次“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主题。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新闻,2016年9月11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