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陈文胜: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成为湖南新增长点

时间:2016-05-21 来源:原创 作者:陈文胜 刘祚祥 王

内容提要:为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实省委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南岳这一世界旅游品牌在湖南区域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省社科院调研组在对南岳及周边区域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全面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增强南岳的辐射带动力,对于推动整个湘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造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推进区域合作与资源要素整合,打造“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核心区的对策建议。

南岳自古以来作为五岳名山享誉海内外,湘江母亲河穿境而过,具有湖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但目前南岳拥有的诸多优质资源尚未充分开发,这一世界旅游品牌在湖南旅游业中的地位正不断下降。面对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和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以南岳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全面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增强南岳的辐射带动力,对于推动整个湘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造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湖南区域发展科学布局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建议加强对南岳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与支持,鼓励改革创新,推进区域合作与资源要素整合,全面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探索经验、创新模式。

一、南岳旅游产业具有作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

南岳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中华寿岳”著称于世,拥有世界旅游品牌的独特资源优势。在今天这个消费升级、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南岳旅游产业具备带动区域发展、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

1.湖南新型城镇化需要培育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最大的变化是前30年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丧失,而以13亿人口大比例跨入中等收入阶层引发的消费增长,却正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红利”,以旅游休闲为代表的消费驱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了今后我国城镇化的方向与方式,其实质是:直接关注经济发展的本来目的,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将发展重点放在生产—消费链条的后端,从而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已经转向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消费型产业的发展。

湖南城镇化进入加速期,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从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水平在30%到70%之间为中期阶段,即城镇化加速阶段。湖南2001年进入城镇化加速期,此后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虽然在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47.96%,但仍低于全国5.76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空间还很大。在相对应的产业结构上,2013年湖南的产业结构为12.7∶47.0∶40.3,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0.3%,低于全国46.1%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很显然,湖南服务业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挖掘以旅游休闲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潜力,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为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南岳拥有世界旅游品牌的独特资源优势

南岳是“宗教圣地”。南岳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文化影响深远,传承千年,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占据重要地位,佛道两教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佛、道两教共存一山、同居一庙且共尊共荣,堪称世界名山一绝。南岳是“中华寿岳”。作为“五岳”之寿山,南岳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被视为“长寿、昌荣”的象征,福寿文化源远流长,氛围浓郁,吸引着世界各地虔诚的“喷鼻客”祈福朝圣的脚步。南岳是“五岳独秀”。南岳气候条件居“五岳”之首,自然景色十分秀丽,七十二群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64条长度大于2公里的山溪河川汇入湘江;处处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达26000个/cm3,堪称“天然氧吧”,拥有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良好自然条件。南岳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南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不可替代性,历经千年形成的知名度、美誉度独具优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艺术宝库,其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不仅是属于湖南的,也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这是湖南在旅游大发展的后工业时代的异常珍贵的资源。

3.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南岳不仅拥有丰富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具备极为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武广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湘江水路、107国道、南岳机场共同构成了南岳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使该区域成为南北旅游体系的中转站与重要枢纽。“五岳”中唯有南岳位于长江以南,且南岳位于湖南地理中心和湘江流域核心地带,向北紧邻长株潭城市群,往南则与粤港澳相呼应,前者是湖南的经济中心,后者是我国的两大经济重心之一,这两个地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南岳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存在较大程度的心理契合,这使得南岳极具客源优势。

但整体来说,当前南岳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近年来随着省内张家界等旅游区一体化的快速崛起,南岳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有关数据显示,1991年南岳区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7%,到2013年则下降为1.86%;1994年武陵源区旅游总收入仅为南岳区的53.5%,到2013年南岳区却逆转为武陵源区的59.5%。南岳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产远远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导致游客大多为一日游,香客多、游客少,未形成对当地和周边经济的有效带动作用。

南岳得天独厚的条件与落后的现状恰恰说明了它蕴藏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若能整合开发南岳的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拓展旅游目的地,将使南岳旅游业及其辐射带动能力发生质的飞跃。根据测算,如果在南岳区域滞留二日的游客比例达到40%,则到2020年,南岳区及相邻地区的游客总消费将达到106.8亿元,带动增加640.8亿元的经济产出;如果该比例进一步提升到50%,游客总消费将达到118亿元,带动增加708亿元的经济产出。如果将游客滞留时间再延长,并考虑带动本地的消费、基础建设、地产升值、物流金融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将是极其巨大的。因此,整合开发南岳的旅游资源,将极大地推动整个湘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必将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南岳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南岳作为世界旅游品牌,却于近二十年以来在湖南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区域发展的不协调,衡山县、南岳区和衡东县这三个地区行政区划分割、发展各身为政,成为制约南岳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1.核心区面积狭小制约南岳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南岳的核心景区在南岳区,该区总面积181平方公里,其中受保护的景区占了约100平方公里,可用地仅约80平方公里。由于用地紧张,南岳游客服务中心只能选择建于南岳大庙北后门,空间狭小,位置偏僻,对于非组团游客,尤其自驾游的游客非常不便。这不仅与南岳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的身份极不匹配,而且将制约景区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用地紧张还导致南岳区城区拥挤,房价高昂,提高了旅游开发的运行成本。例如,南岳区南岳镇的房价在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而毗邻的衡山县开云镇则只要3000元左右,衡东县新塘镇也就2000多元;神龙大酒店是此前南岳区最好的酒店,现在其周边挤满了旧房子,视线极不开阔。同样由于用地紧张,南岳的一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区域条块分割不利于南岳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南岳衡山七十二座山峰中包括核心景区在内的六十座分布在南岳区、衡山县、衡东县,由于主峰和主要景区划归了南岳区,属于衡山县、衡东县的剩余山峰就失去了依托,很难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且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保护,如一些山峰的300米以上部分属于南岳区,而山脚下则属于衡山县,衡山县在山脚下发展其他产业,与南岳区对景区的保护要求产生严重冲突。同时由于区域条块分割,一些旅游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如南岳区到高铁衡山西站的快速公路由于双方政府的意见不一而迟迟未能开通;南岳区水资源短缺,本来从衡山县引水成本低廉而且水源充足,南岳区政府为了避免受制于人,耗资1.2亿元修建了自己的小水库,但在大旱年份,南岳区用水仍然不能得到完全保障;在南岳区与衡山县合作的高尔夫项目上,由于双方用地性质不一样,拆迁补偿价格有着较大差距,从而导致拆迁工作陷入困境;等等。

3.发展各自为政阻碍南岳旅游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南岳区、衡山县、衡东县为发展各自的经济,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的旅游规划及城市规划互不衔接,致使该区域中的旅游景点不能进行连片、连线开发建设。现在的格局是:南岳区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因为受制于空间、人力和水资源,难以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抑制了旅客的增长,导致游客大多为一日游,滞留时间短;而邻近的衡山县、衡东县拥有可以支撑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资源又无法与旅游联系在一起。南岳的旅游业也因此无法成为区域性龙头产业,无法形成泛旅游产业集群,发挥出在区域发展中应有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发展各自为政,南岳区与衡山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如南岳区开建了名为“药师佛道场”的旅游项目,而衡山县则计划在高铁衡山西站附近建一座高数十米的大佛像;衡山县策划筹建类似于《魅力湘西》、《天门狐仙》之类的演出项目以招徕游客,而南岳区亦有几乎相同的计划等,这既破坏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又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全面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的对策建议

要充分挖掘南岳的发展潜力与带动能力,必须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区域协作,对南岳核心景区及周边区域的泛旅游产业整合,实现南岳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的战略突破,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把以南岳区为核心,以衡山县、衡东县等周边区域为辐射面的区域打造成为“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核心区,使之成为湘南新的增长极,形成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强区域互动,建立全方位合作机制

拓展南岳旅游目的地,必须逐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关键是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此需要成立大南岳衡山区域发展一体化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研究区域发展一体化重大事宜,统一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推动形成区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机制。在微观层面则要建立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整体营销,培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形成上下一体、左右协调、管产结合的产业运作结构,有效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进泛旅游产业的整合,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要充分挖掘南岳的发展潜力与带动能力,应当以南岳核心景区为龙头,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为此要加强南岳区与周边衡山县、衡东县等区域产业的衔接协调,依托旅游产业带动,形成旅游观光与祭祀活动、养老养生、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会议会展、物流金融、生态农业、加工工业、高科技产业、建筑材料等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泛旅游产业的整合发展。以休闲聚集为核心,通过南岳及周边区域城镇休闲聚落、商务休闲聚集中心、夜间休闲聚集区、休闲小镇聚集中心等模式建设,打造以养生休闲吸引核为依托,以休闲消费聚集为主体的产业聚集化发展结构。

3.促进消费聚集,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随着南岳的人口聚集,空间资源日渐短缺,作为旅游目的地客观上要求提质扩容,将空间集聚向衡山县等周边区域扩散,刺激游客在文化体验、娱乐活动、养老服务、养生理疗、运动康体、祈福祁寿等方面的复合消费。为对接南岳核心景区溢出的游客资源,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需要衡山县、衡东县及周边城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注入旅游元素,促进城镇服务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善,建设系列配套设施,开发旅游接待型新型农村社区、周末休闲的第二居所、避寒避暑养生养老设施等,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度假小镇、养生庄园、养老基地等旅游综合体。通过区域的优势互补,将南岳区的旅游、衡山县的休闲、衡东县的餐饮以及周边景点、养生休闲点的建设统一起来,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

4.推进城乡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城乡制度的二元分割是阻碍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根本性因素。要全面发挥南岳旅游业的辐射带动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包括南岳区、衡山县、衡东县在内的大南岳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内统一的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推进城乡产业、空间、人口及其他城市要素的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城乡互惠的市场纽带,引导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产业协调互动,从而为发挥南岳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达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5.优化区域环境,推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构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要统一思想认识,把生态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基础与前提,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社区支持度、居民参与度,营造文明、友善、热情的良好社会氛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提高旅游目的地整体管理的制度水平,加强政府之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人口、土地、投融资、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消费秩序,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组长:陈文胜(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调研组成员:刘祚祥(长沙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文强(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陆福兴(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邝奕轩(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