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强化智库支撑武汉开拓“院士经济”

时间:2018-11-2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魏昊星 陈亚曦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陈亚曦

11月23日,首届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现场,大家云集。实现测绘强国梦的李德仁院士、演绎零下12度神话的“武汉居里夫人”张俐娜院士、被誉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黄旭华院士等40位院士在汉聚首,共谋武汉推进科学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计。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通过科技和创新驱动发展,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市不断克难攻坚,推进科技事业创新发展。1982年,我国光纤通信第一个实用化系统工程——八二工程在武汉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数字通信时代。如今,武汉建成了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包括P4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在内的140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从高层人才和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数据来看,武汉市拥有67位两院院士,位列全国第四,但与北京、上海的数量差距明显;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13.5%,相比上海、北京还有很大差距。这表明武汉市科教资源优势还未完全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还未充分激发和释放。

张俐娜是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长期聚焦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高分子。张俐娜认为:“武汉是一个科教大市,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将基础研究转化成产品,并服务于社会,让更多新的技术成果为武汉市服务,解决一些‘掐中国脖子’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张俐娜院士近期将与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究合作,将纤维素和甲壳素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制造成可降解的新材料。在本届武汉科技创新大会上,35个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集中授牌,院士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签约仪式也在同日举办,签约总金额达93.21亿元。

“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

武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云集,智力优势明显,两院院士达67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412人。长期以来,武汉的科技工作者主持或参与了杂交水稻、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涌现出大批杰出科学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近年来,武汉正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和经济融合发展。先后启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和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实现光纤、光缆、光电器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此外,武汉国家存储器、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天产业等四大国家基地建设已进入大提速阶段。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都赋予了武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使命任务,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需要高质量智库的支撑。中国工程院将一如既往地对关系武汉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促进武汉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说。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