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争当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排头兵

时间:2016-05-3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归纳起来,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以此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发展创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学术研究中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科研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遗余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省社科院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职责所在,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努力作为、创新业绩、走在前列。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习讲话精神同研究解决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党和政府需要的高端智库决策咨询成果,积极发出广东社科界的声音,把正确的政策理念和科研成果传递给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大众,实现服务党政决策、传播科学理论、凝聚群众共识的目的。

二、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实践经验之丰富,已远远超越既有理论话语的涵盖范围和诠释能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在呼唤新理论的解释和指导。这需要社科工作者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观点和鲜活语言,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概括出科学严谨、准确清晰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概念,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

具体到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广东社科工作者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和活力,蕴藏着亟待提炼和总结的规律性成果,等待广东社科工作者从中思考和总结丰富经验,将之上升为系统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宝贵借鉴,进一步增强广东学术理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社科工作者要在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作为科研主攻方向,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提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增强社科院在服务决策咨询、产生学术思想和引领社会风尚三个方面的影响力。

三、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三个方面汲取思想来源,即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科院要立足国情、省情,开门做研究,加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把中国及广东的样本放到全球背景下加以比较、对照与分析,在总结世界相关国家的发展经验教训与批判地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滋养中,为我国特别是广东的重大决策建言献策,为学术发展提供传世之作,为社会理性的培育与民族素质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南方日报;2016年5月28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