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尹卫东:以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

时间:2022-11-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尹卫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业发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根本,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两个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迫切需要。在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推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义尤为重要。

一、准确把握适度规模经营

悠悠大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们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农民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农民种粮不赚钱,土地抛荒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

解决“谁来种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务农人口大多数在60岁以上。农村剩下最后一茬种地农民,小农户生产面临“谁来种地”的困境。当前的年轻人喜爱农业的很少,懂农业的更少,大多不愿回到村里种地,即使留在家乡也不会种地。到时“谁来种田”问题将会非常棘手,若小农户家庭未来无人耕种土地,这势必严重影响国家整体的粮食安全形势。

解决“地怎么种”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口农产品持续涌入,且价格往下走,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人工成本,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远远超过了过去的认知范围。一家一户精耕细作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挑战,我国的农业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也远远低于二、三产业的生产率。要提升农业生产率,就要求农村必须在规模经营方面做文章。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土地规模连片集中整理和集约化耕作,加之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日益深入赋能农业农村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方式,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以适度规模为前提的农场化、工厂化、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将更有利于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科学判断适度规模经营

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知情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规模经营重点在“适度”。一说起农业现代化,许多人总是将其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简单地联系在一起,其实土地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同发展实际相适应。我们既要看到美国、加拿大规模上万亩的农场,也要看到欧洲、日本、韩国上百亩的农场,更要看到德国近3万户30亩以下规模的微型农场,与此同时,荷兰虽然小农场众多,但其农业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适度”的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只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就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依然存在庞大的农民群体。当城市发展需要劳力时进城务工,城市经济萧条时返乡务农,进退自如却从未发生社会动荡,原因就在于家乡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为他们提供了最后的保障。因此,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我们有条件,但是也需要划定底线。政府历来强调不能过高、过快、过急,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不能搞行政推动,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得搞非粮化,更不能搞非农化,所以这些底线要牢牢把住。现阶段,我国明确提出规模经营的标准是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的10到15倍,百八十亩左右,从事规模经营的劳动力户均收入等于或不低于当时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这就叫适度。

三、顺势而为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积极稳妥、顺势而为,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是服务业,服务业的主要增长点在城市,农民进城挣钱多了,自留地保障作用就会下降,土地就会向留守农户进行流转。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城打工是转让耕地的前提条件。要推动“农民土地的资产化资本化”,推进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消除土地流转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打消农户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要适当放松户籍限制,该出去的让他出去,要鼓励出去,支持农民在城市购房居住,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融入城市,在城市住得安稳安心,真正成为城市市民。

培育市场新型主体,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质量。一是要大力发展县乡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园区,要用足用好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人才培育引进等优惠政策,引导区域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速集聚、合作、竞争、共赢。二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投资农业,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支撑更多地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加大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大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适度规模经营的服务效益。一是打造统一土地流转平台,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打造市县乡村一体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农村信贷扶持政策,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做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完善全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基金,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政策扶持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统一农资供应、供种、配方施肥、机播、病虫害防控、机收、销售等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四是数字经济赋能促服务升级,要加快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开发推广,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和产业基础的高级化、智能化,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如推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作者系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