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家GDP比重逐年递增,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效益及对其他行业的融合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的文化需求不断高涨,国家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出台各类支持性政策,促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国家或地区产业在国际中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四大决定因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和同行竞争)和两大辅助影响因素(机遇和政府),其中政府对相关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种因素的引导和促进。该模型认为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过程包括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本文通过国家文化产业网站、中国政府网及国家统计局官网收集相关数据及政策文件,统计检索2018—2022年内203份文化产业政策文献,借助NVivo11软件以国家竞争优势模型为编码框架进行政策内容分析,以期获得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充分认知并在科学有效归类文化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判断我国目前处于何种驱动阶段,从而总结文化产业政策集合点并探索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概览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自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后,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内容上不断细化、深入和全面。检索的203份政策文件中,176份发布时间在2018—2020年间,可谓迎来文化产业政策的“小高峰”。经词频分析及停用词处理,在此期间,中央与各地方人民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中浮现以下高频词汇:文化、旅游、发展、建设、服务、保护、企业;政策内容主题集中于文化旅游、文化保护、文化产业监管及支持、文化创新发展四大板块;各地政策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起规范、引导、驱动作用,且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特征与进程存在差异。经文本编码统计分析,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四大因素的参考点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和同行竞争、需求状况,政策集中于前两者。
对比2021年度,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与GDP排名,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前列省市的金融信贷类政策、文化产业数字化和科技化政策数量较多,相关政策推广力度较强,对驱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度影响。基于文化产业融合性较强的特征,链接已有的其他产业政策及政府行政基础进行相关要素如旅游和医药、体育竞赛和文旅等的整合,可有效提高文化产业政策的丰富性和广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此外,各地区以特色文化为基础,开展文化产业融合和赋能,形成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竞争优势;通过文化产业政策工具保护、继承、发展已有文化,文化基础赋能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产业发展内涵,提高了本地区的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总体而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经过整体部署、方向引导,具体各类别文化产业政策支持、调控发展进程,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整合资源进行跨域合作,有效弥补了部分地区经济资源存在的局限性,促进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模型的政策分析
在文化产业生产要素方面,政策对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的支持聚合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育引进、知识资源规范保障、资本资源支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承担起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具体包括建立和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助力旅游经济圈建设,成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基础功能场所,为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等;人力资源支持则体现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包含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及学科课程,加强智库建设和建立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文化人才科技跨界培养等;文化产业政策对知识资源的支持以规范保障性为主,其中占比最大的政策内容为知识产权的保护、评估管理和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以维护文化产业发展秩序。其他知识资源支持以提倡性为主,如提倡依托地域文化构建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政策对资本资源的支持主要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保障、部分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文化专业支行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在合法范围内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资本资源支持的编码参考点占总生产要素政策支持的45.2%,统计显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开展文旅产业恢复振兴行动,出台的各项资金支持政策,使此次编码的资本资源项目出现峰值。
在需求状况、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和同行竞争两个决定因素方面,相关文化产业政策文本参考点在此次编码结果中较少。针对需求状况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表现为鼓励引导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场所内提供有效覆盖、方便快捷的文化消费设施,同时健全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在文旅消费中,通过拓展文旅客源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增加文旅需求;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同行竞争方面,对国有文化企业,主要政策内容包括对文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强企业党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等。对非国有企业则以提倡鼓励为主,如鼓励旅游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支持旅游行业协会等建立健全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鼓励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
在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方面,政策内容包括三大类即文化产业要素对外融合、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文化传承保护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进行要素融合,可有效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浙江省确立了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北京鼓励影视业与互联网金融等进行深度合作,河北省促进冰雪产业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文化产业对外要素融合是重振文化旅游的重要政策引导和支持;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体现在跨域视角下文化整体发展的部署及规划,如闽台文化企业交流合作、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广西“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格局建设、湘粤港澳四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等。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旨在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集群,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间良性互动,达到协调资源和互利共赢的目的;文化继承保护政策内容集合于文物修缮保护及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传统工艺振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文化本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优秀文化、文物、建筑,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综合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政策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较为全面,政策内容集中于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两方面;同时,我国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差异,受经济基础影响较大。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深受资金支持力度影响,包括政府积极的资金支持政策、市场内文化产业融资集资能力和地区经济基础支持。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驱动和文化产业已有资本的不断积累下,现阶段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呈现出较强的数字化、创新和科技化内涵。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引导支持下,提升创新技术和能力是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导向。
综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高,政府相关政策能有效支持和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未来针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区域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跨域文化协同发展、文化产业融资集资的相关实践和政策将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从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的飞跃。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青年项目“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J2019C04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