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实现文化领域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一思想思接千载、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深邃悠远,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战略部署,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什么、如何建、建成什么样”的基本逻辑和重大问题,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深远时代价值。
从核心、载体、制度三个层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什么”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但从文化的构成来看,无外乎三个层次,即文化的核心层、载体层和制度层。文化的核心是思想内涵、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载体分为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依托风俗习惯、体制机制等非正式和正式制度传播传承。从“九个坚持”到“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可以梳理发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对应的正是文化构成的三个层次。比如,在文化核心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国家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文化文艺、价值立场、民族意识、人类价值等精神性文化内核,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等;在文化载体层面,围绕物质富足、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新闻媒体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互联网治理等文化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等等;在文化制度层面,围绕文化领导权、文化主体性、文化传承的长久性广泛性等文化传承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保障,提出“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等。这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贡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载体有哪些以及怎么传承的问题。
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的问题。这一思想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明确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原则”,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具体来说,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以文化的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性;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此前提下创新思路、话语、机制、形式,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这些基本原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提供了方法和路径,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船和桥。
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标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明愿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成什么样”的问题。文明是文化的升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孕育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和谐统一的人类文明新高度,标注了新时代中华文明更新的宏阔愿景。在人与自身关系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把人的物质经济追求与精神世界建构有机统一起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等等,对新时代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有力回答;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等,为新时代发展政治文明注明了价值标高;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提出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等,为新时代发展社会文明提供了精神指引;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等,对新时代发展生态文明作出了有力回答;在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上,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等,为新时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样的宏阔愿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图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总而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展开、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