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地区安全冲突多点爆发。在5月17日举办的“2025年‘中日韩+’智库合作论坛”上,在多位嘉宾的发言中,上述现象被屡屡提及。
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地区冲突动荡频发,全球安全赤字有增无减”的大背景下,与会专家们对多边合作所受冲击的担忧也使“韧性”成为被频频提及的一个关键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开幕致辞时提到面对变局,需要共同推动中日韩合作在新形势下提质升级,更富韧性。日本国际论坛理事长渡边茧致辞时认为,中日韩合作25年积累的成果是保持合作韧性的重要基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在发言中表示,在当下全球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的团结与韧性。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在主旨演讲中则指出,经济、政治和制度这三大韧性是加强中日韩经济合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东盟和平与和解研究所(ASEAN-IPR)执行主任I Gusti Agung Wesaka Puja认为,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合作,能够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韧性。
“韧性”也是本次论坛主题——“强化东亚韧性:探索动荡时代的中日韩合作路径”中包含的关键词。
此外,与会专家也围绕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升级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由化水平、“中日韩+”机制对推进区域和平稳定及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与现场媒体和观众进行了互动。
本次论坛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国际论坛、韩国延世大学共同举办。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支持下,论坛邀请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等多国专家与会。在论坛开幕致辞后,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见证下三边主办方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协议。
(本转载对原文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