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通讯员 袁小陆)5月1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西安翻译学院承办,以“数智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数智赋能外语教师发展研讨会”在西安翻译学院召开。来自西北地区40余所西北联盟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路径,围绕智能技术应用、教师角色转型、课程建设等议题,共同探索外语教育数智化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洋在致辞中表示,数智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外语教师需与时俱进,提升数智素养,构建“智能+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西安翻译学院教务处处长秦晓梅认为,人工智能赋能的课程改革是破解教学痛点、培养外语人才的关键。
多位学者从不同维度探讨了数智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徐锦芬围绕“如何用AI辅助文献阅读”“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献”两个问题,基于案例深入探讨。她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数智技术赋能,更要在理念上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动态平衡。
《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邓耀臣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育教学的“八维”框架。他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AI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及其对教学模式和教师发展的推动作用,助力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BarryLeeReynolds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求外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者,建议构建课内外学习的动态耦合机制,通过数智技术实现教育场景衔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AI技术对语言教学模式的根本性重构。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外语教育需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人文主题为内核,构建兼具创新性与包容性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