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以“伟人故里”“革命摇篮”“屈贾之乡”等称谓享誉中国和世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潇湘洙泗”“道南正脉”之说传扬千年,形成并发展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和“活跃的现代文化”,不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而且成为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可以赋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工程”),是与湖湘文化源于地域又超越地域、走向主流且引领潮流的理论品格、学术志业、价值追求和精神风骨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湖湘文化犹如一座大型水电站,具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输送能量的优势。深刻把握湖湘文化赋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战略资源意义和价值,既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亟需,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呼唤。
挺立“屈贾之乡”的精神风骨,为“马工程”贡献忠诚担当的赤子之心
湖湘文化以“屈贾之乡”的声誉,为中华爱国主义精神贡献了忠诚担当的重要元素。屈原、贾谊被流放湖湘大地,在这里写下了大量忠于道义、忠于江山社稷和忠于国家人民的不朽诗词,陶铸并涵养了湖湘士民“心忧天下”“敢于担当”和“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魂魄,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道义火种和伦理智慧。“指九天以为正”“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是屈原忠诚楚国并希望楚国强盛的精神表白。贾谊在《大政》中提出“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的理念,极大地强化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伦理精义。他写《过秦论》,倡导“君子为国”必须总结历史教训,“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才能助力于“旷日持久而社稷安”。屈原、贾谊不仅有着对江山社稷的绝对忠诚意识,而且也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极大地激励着湖湘士民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作勇毅坚韧的奋斗开拓。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必须大力弘扬屈贾之乡忠诚担当的精神,以对党忠诚、为国效忠、为民造福的赤胆忠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途中创造新成果、作出新贡献。
承继“潇湘洙泗”的独契道妙,为“马工程”提供求真创新的智慧成果
湖湘文化以“潇湘洙泗”的称谓,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为往圣继绝学”的精湛智慧和学理建树。康熙为岳麓书院题写“学达性天”匾额,肯定了湖湘文化接续中华学脉、在认识天道自然和人道自我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就。北宋王禹偁在《潭州岳麓书院记》中写道:“谁为潇湘,兹为洙泗;谁为荆蛮,兹为邹鲁。”岳麓书院接续孔孟儒学的真精神,使湖湘大地成为宋明新儒学的精神原乡。道县人周敦颐独契道妙,作《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不仅接续孟子以后失传的绝学,而且为儒家学说的新发展贡献了合天人之道于一体的道德形上学理论成果,培养了程颢、程颐兄弟,书写了“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的学术史诗。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必须深度开掘“潇湘洙泗”独契道妙的精神资源,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能够结合、怎样更好结合的双向机理,并结合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钩深致远、阐幽探微的研究,推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的优秀理论成果。
光大“道南正脉”的根魂意识,为“马工程”灌注“希扬正学”的价值动能
湖湘文化以“道南正脉”的气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贡献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定力、抗力与活力。乾隆为岳麓书院题写的“道南正脉”匾额,确证了湖湘文化是中华之道在南方的正脉,亦是表彰湖湘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起的弘扬正价值、发挥正能量的作用。湖湘文化自周敦颐起就在传承和坚守儒家文化,特别是在核心价值理念和浇筑道脉方面有非常自觉的理性开掘和价值担当,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学术成就。胡安国、胡宏父子注重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并提出与“气本论”“理本论”和“心本论”迥然有别的“性本论”。张栻执掌岳麓书院,提出“传道以济斯民”的教育宗旨,朱张会讲使岳麓书院成为希扬儒家正学的重要阵地。明清之际的王船山,以“希张横渠之正学”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学术使命,阐发了一系列“辟佛老而正人心”“贞生死以尽人道”的理论命题和观点。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特别需要弘扬湖湘文化“道南正脉”的传统,光大“希扬正学”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指导地位,铸好筑牢这一魂脉,并以此为旗帜,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弘扬“实事求是”的湖湘学风,为“马工程”陶铸经世致用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凝视“实事求是”的匾额,联想到毛泽东在此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向随行人员论述岳麓书院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
数千年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学风闻名于世。近代以来,魏源编《皇朝经世文编》,力主“以实事诚实功”“以实功诚实事”。曾国藩把实事求是思想视为汉学和宋学的结合,力主“即物求道”“格物致知”。他在《圣哲画像记》中写道:“吾以许郑(考据)考先王制作之源,杜马(文学)辨后世因革之要,其于实事求是,一也。”左宗棠、郭嵩焘、曾纪泽等将“实事求是”思想与现代科学思想结合起来,主张以此来谋求救亡图存的自强之道。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必须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湖湘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首席专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