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 通讯员刘俊逸)7月9-10日,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联合江苏新农乡村振兴研究院、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江苏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在连云港市灌南县举办以“在走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做示范”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
江苏省委原副秘书长、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胥爱贵,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金海,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潘永圣,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等共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耀春主持会议。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胥爱贵在主旨报告中提出,走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意义。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仍然在农村,难点仍然在农民、在农民中的低收入群体。他认为,江苏应紧盯重点、难点,围绕“七个字”做文章、下力气。
灌南县委副书记、江苏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登云介绍说,近年来,灌南在江苏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实干担当,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工作队自进驻灌南以来,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务实高效的帮促工作助力县域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在统筹兼顾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招引培育激活乡村人才资源、取长补短释放产业发展动能等方面成效显著。
鱼雪萍表示,此次学术沙龙,聚焦时代命题,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江苏三家社会组织联合举办学术沙龙,充分体现了省级学会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和学术组织的强大合力,也为全省“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把学术沙龙形成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政策建议、技术方案和合作项目。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关键
徐金海认为,县域特色富民产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把产业链留在县域,围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并以此建设县域的商业体系、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当前发展县域特色富民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类型同质化、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服务链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均衡、生态环境不可持续、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要强化各地错位和差异化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大相关政策支持。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合作社学院院长葛志华以“在四化同步中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为题,提出“加减乘除”四招。“加”,拉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向一二三产融合要效益;“减”,在数量上减少农民,让更少的农民耕种更多的土地,建设更有效率的农业经营体系;“乘”,科技兴农,数字富农,让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带来“乘法效应”;“除”,逐步消除小农经济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常熟市委农办副主任高飞介绍了常熟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强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常熟市通过抱团发展聚合村集体财力,通过飞地经济突破资源约束,通过产业融合拓宽发展路径,通过委托管理提高经营效能。通过设立强村富民基金开展重点帮促,为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路径。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志刚提出,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低收入人群如何增收的问题。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并非所有要素都要双向流动。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人”要出去,而资本、技术等要素应持续性向农村转移,促进附加值高的高质农业发展。应发挥集聚效应,创造就业机会,构建劳动密集型和就业友好型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转出。
江苏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邵红宁围绕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分享了两个观点: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构建城乡产业系统发展的格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我国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要加大力度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探索通过片区化打破行政局限来促进要素之间的流动,促进协调发展。
江苏新农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沈贵银剖析当前促进共同富裕中存在的村级集体经济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愿望和资源供给不适应、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风险与管控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改善农村面貌、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的意义重大。要探索发展运行机制,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利益联结,健全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多管齐下促进共同富裕
潘永圣指出,共同富裕不完全是收入的问题,还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发展差异的缩小上。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要针对就业压力、资源约束、人才短缺、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和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和推进城乡统筹上下功夫。
江苏省农产品品牌发展中心、省农业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主任周振兴表示,共同富裕做示范有三个层级,即先富起来、共富起来、快富起来,这就对先富的模式、共富的机制、快富的途径提出要求。要走在前做示范就要有五个突出:突出共富的全民性、全面性,实现全民富裕、物质与精神同步富裕;突出共同奋斗,先富带后富,“撸起袖子加油干”;突出成果共建共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突出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富裕绝不是一蹴而就,不可急功近利;突出机制创新和利益联结。
张耀春作会议总结时表示,在走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做示范,必须把握要点、做好规划、统筹实施、梯度推进、久久为功,不断汇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要以此次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交流方式,努力为全省“三农”工作者和关心“三农”事业的各界人士搭建培养学术思想、阐述理论观点、激发思维灵感的沟通交流平台,着力打造一流智库,为推进共同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