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越)5月17日,首届“公共治理与美好生活”前沿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论坛以“公共治理与美好生活:数智时代的变革、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与会学者从学理层面出发,聚焦与公共治理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城市更新等议题,深入探讨公共治理赋能美好生活之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表示,公共管理学者必须适应数智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以系统思维、本土理论创建和实践创新,面向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复杂图景,推动公共管理学科与文化艺术等领域深度融合,为美好生活这一实践课题提供更多学理支撑。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姜玲认为,城市更新不仅是指对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重塑,更在于对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的深层次影响。面向美好生活的整体图景,未来城市更新工作应双管齐下,在夯实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着眼于在更新中塑造兼具包容性与创新活力的社会空间秩序,推动城市更新理念向系统性的社会治理创新范式转变。
为更好回应群众关切,强化社区的为民、便民、安民功能,2022年我国启动了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项目。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认为,完整社区的内涵丰富,既包括硬件设施又包括软件配套,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新型社区的发展方向,完整社区理念通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和创新服务机制,在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层更加和谐稳定的同时,也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志霞提出,细化对城市幸福指数的多层次研究,有助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认为,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应聚焦协同治理,以文化政策、社区服务等方式加强引导和规范,支持公民良性发展私人爱好,推动社会群体构建起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交往关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文化土壤。
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