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服务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生动再现马克思作为“顶天立地的伟人”和“有血有肉的常人”的人生轨迹和精神品格,上海市社联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内倾力打造了马克思书房这一新的学习空间。5月7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马克思书房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共同为马克思书房落成揭幕。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第六届上海市社联主席秦绍德,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郎杰明等相关领导、专家与会,共同缅怀马克思一生中的光辉事迹,探索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王为松在致辞中回顾了2023年揭展的“来自特里尔的问候——卡尔·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与各方的合作历程和在社会各界引发的热烈反响,向支持马克思书房建设的国内外各界表示感谢,并引用马克思女婿拉法格的一句形容——“他(马克思)与他的书斋已融成一体,其中的书籍与文件就像他自己的四肢一样地服从他的意志”,希望马克思书房不仅成为展陈和藏书的场所,更能让每一本书都成为研究者得心应手的工具,让每一份文献都能服从探索真理的意志。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一级巡视员傅继红致辞时表示,马克思将中德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发展新时期两国友谊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上海市对外友协将继续深化与上海市社联、艾伯特基金会的合作,学习、纪念马克思,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好、书写中德人民友谊故事,在马克思书房续写新时期中德友好往来的佳话。
上海社会科学馆自开馆以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题的内容建设主线,致力于打造社科新空间与国际学术交流会客厅。马克思书房是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的内容与风貌在德国之外的唯一一处较为集中的展示空间。内外展墙上布设有丰富的图文资料,内容源自馆内2023年推出的“来自特里尔的问候——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详细介绍马克思的成长轨迹、革命生涯、家人朋友,并生动展现马克思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书房陈设参考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天鹅咖啡馆、大英博物馆等场景,细致再现了马克思生命中的重要历史时刻。书房力求让马克思从教科书中的人名、符号具象化为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有血有肉的人,让访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伟人形象与思想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牢牢握住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在纷繁复杂的思潮激荡中辨明方向。